中國債台高築 仍難擺脫以債養債惡性循環
(中央社台北12日電)香港「南華早報」(SCMP)報導,根據中國的智庫5月發布季度報告,中國總體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例已達268.2%,即使債台高築,但地方政府還是只能藉舉債大興土木救經濟。
人在浙江省從事製造業的業主劉先生,最近在線上發現許多新興的投資產品,勾起他似曾相識的回憶。時間回溯至2016年,當時他砸下所有積蓄購買地方政府為興辦兩項建設計畫而發行的債券,最後的下場是一切化為烏有。
如今當局又再度展開大興土木之舉以挽救經濟,像劉先生這樣曾經歷慘痛教訓的投資人與業界的知情人士格外警醒,並戒慎恐懼可能又是另一輪高風險的債務擴張。
這位劉姓苦主也是訴訟販售詐欺金融資產官司的原告之一,但至今還是討不回損失。他說:「無論是藉由私人理財商品或是藉由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券,對於投資中國的市場,我已全然喪失信心。」
中國房地產市場重挫,地方政府現階段藉由販售土地的獲利不如以往,近幾個月還有更多地區得藉由減稅降費,以挽救因遭受COVID-19疫情重創的經濟。
由於北京當局嚴禁地方政府操作財務槓桿,不得直接向金融行庫借貸,若干接近山窮水盡的省市,只好改由風險益增的手段融資,並藉社交媒體平台如微信直接接觸散戶販售債券等,堪稱地方政府新興的籌錢之道。
據報導,投資人只需投注人民幣10萬元(約合新台幣45萬元)買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發行的債券,可賺得超過10%利息,但這個便於地方政府繞開直接籌資限制而設立的機制,卻缺乏完善規範,而且款項運用的監管也莫衷一是。
即因如此,揮霍無度與濫用募資的舞弊時有所聞,但過去14年,還是無法有效遏止這些弊端。
即便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被視為當前中國反貪腐的指標,報導引述分析人士指出,因中央政府為了確保年度經濟成長率5.5%達標,推動更多國家主導的基礎建設方案,這個機制在各地只會有增無減。
根據YY評級由公開市場取得的資訊,自去年6月以來,線上販售由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發行的公債商品共有165項來自15個省,主要集中於山東、四川與河南,至今年6月累計籌措2708億元。
不僅如此,地方政府還把融資平台的發債統包成信貸商品,不過最低投資的門檻通常設定於30萬和100萬元之間。不願具名的業者說,有鑑於當前籌資難,信評差的地方政府募資很有可能兩者手段都用。
地方政府發債籌資也加重中國總體債務壓力。北京智庫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5月間發布的季度報告顯示,因疫情仍是最大的變數,今年首季中國總體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比去年底增加4.4個百分點達268.2%。
目睹債台高築的現況,北京當局雖介入並管制,但是業者分析,因興辦基礎建設仍是今年驅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可能還是會吸引投資人捧著錢來買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發行的債券。
至於縣級或地區等級的更基層地方政府,還是得開發其它不同方式把錢生出來,因省級地方政府是否會妥善分配債券或資金給轄屬的縣鄉鎮等,誰也不敢打包票。(編輯:曹宇帆/楊昇儒)111071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