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走協商老路 中國轉而迎戰美國關稅制裁
(中央社記者陳家倫特稿)中國這次沒走「協商老路」,正面迎戰美國關稅制裁,主要是首波貿易戰規模對中方而言尚能承受,因此還不願將被列入中共19大政治報告、涉及經濟前景的「中國製造2025」作為談判籌碼。
美國6日對涉及34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產品課徵25%關稅,一切起源於美方3月下旬對中國的301調查結果。在中美貿易史上,美國對中國共揮舞過6次301大刀,前5次皆以協商告終,中國這次選擇回敬同等規模的制裁清單,情況有別以往。
但要說中國真的「硬起來了」,也未必如此。事實上,中國一開始也嘗試以磋商解決,因此,自3月下旬以來的中美貿易對峙至6月15日美方宣布對中國課徵關稅前,雙方先後輪流在北京與華府展開3輪談判。
5月下旬於華府登場的第2輪貿易磋商,雙方發布了唯一一次的聯合聲明,同意減少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等,然而,美方屢次提及的「中國製造2025」卻未見於聲明中,顯見中方在攻防中為此所做的努力。
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在中美第2輪貿易磋商後證實,雙方已同意停止互相加徵關稅。然而在6月2日於北京舉辦的第3輪中美磋商後,不僅未發布聯合聲明,白宮更於6月15日宣布,將對中國祭出懲罰性關稅。
劇情急轉直下,令外界譁然,接著再傳出的消息是,中國官方下令開始淡化對「中國製造2025」的宣傳,數據更顯示,新華社1至5月累計提到「中國製造2025」超過140次,但6月5日後幾乎銷聲匿跡。
在中美這次逾3個月的貿易對峙中,不難看出中方對「中國製造2025」的積極捍衛,也意識到這是「一切是非的根源」,而不願讓官媒繼續高調宣傳進而變成「捧殺」,引來美國與西方國家側目。
「中國製造2025」是關乎中國能否晉升「科技強國」的發展戰略,也是中國產業升級向高附加價值鏈攀升的重要進程,更在2017年10月被寫入中共19大政治報告。但美方於5個月後的2018年3月即以「中國製造2025」發出貿易威脅,直戳中國的面子與裡子。
目前美方在第一階段涉及500億美元產品的關稅戰中,分成首波的340億美元,以及後續的160億美元。其中「中國製造2025」,美方在首波制裁中並未上膛,而是將其放在第2份制裁清單上,讓中國有了喘息空間。
單就目前的340億美元來說,仍在中國可控範圍,趕在中國製造2025被搬上檯面前,中國以迎戰作為防守,除寄望雙方在「小打」後能冷靜下來外,成為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受害者」的姿態,也有助其向外尋求支援。(編輯:邱國強)107070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