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早已大大改變記者工作型態,桌上放置的錄音設備,可即時轉錄文字或翻譯,手機拍照錄影效果足堪專業畫質,讓現在一名記者可身兼「多工」,這是過去難以想像的……
「聲五洲」團長王英峻有一齣戲「叫我第一名」,很能說明他隨時接受挑戰、求新求變的個性,他多次贏得全國布袋戲比賽冠軍,民間演出邀約接不完,卻少有人知道他有一段砍掉重練的奮鬥歷程……
無論來自太平洋另一頭的家鄉台灣、或是來自美國各地的台灣人,只要來到美國職棒春訓聖地鳳凰城時,看到我們熟悉的同胞、驕傲的國手,總是熱血沸騰……
作為嘻哈圈的一員,楊舒雅選擇用最嘻哈的方式說出想講的話,用歌詞推倒父權、或是以「辱男」方式創作,都為台灣嘻哈史推進新的一頁,至於還會有什麼發展,我們都在見證台灣饒舌發展的重要一刻。
常笑說,哪裡有風雨,攝影記者就去哪裡。站在雨幕的第一排,除了要保護自己不會淋濕之外。還要能夠找到那最美麗的一瞬間。
公開又私密,陌生人彼此在這裡相遇,深夜裡的城市微光,點亮過去的回憶與未來的憧憬。
石碇馬告香腸經過一次吃一次,店家販售高粱酒香腸、泡菜香腸、桂花香腸、馬告香腸、飛魚卵香腸、墨魚香腸,總共六種口味,下次路過朋友不妨放慢腳步到此一遊。
一次演習,官兵們各司其職,有人全副武裝流汗操演救護的角色,有人則躺著扮演傷兵的角色……
時代的巨輪轉得實在太快,一晃眼半世紀過去,這些當年能和新科技並存的傳統戲,也來到了危急存亡的瓶頸,當年的拚勁與做法,還足以和時代一較高下嗎?光是靠著熱情和才氣,還能讓這些美好的文化走多遠?
17歲才正式學戲,19歲成為楊麗花的入室弟子,陳亞蘭從投身歌仔戲的第一天開始就知道,面對傳統戲曲的創新與傳承,沒有回頭路,只有不斷前進、不停為這項美麗的文化想辦法,才能為歌仔戲找到無限可能。
職涯演出超過100部戲,即使身上有病痛仍不忘傳承歌仔戲,赴戲曲學校擔任歌仔戲評審,林美照盼歌仔戲生力軍能夠有好的發展。
第23屆國家文藝獎頒獎典禮上,4名得主意外話起了家常,像單口相聲,逗得台下忍俊不住,卻也在他們身上看見對藝術、對生命追求的無盡探尋。
30年教改,改不了南陽街的風貌,人來人去,只有倚靠牆壁的吸菸男,南陽街永不變的小劇場。
現代人總說「黑粉也是粉」,若要這樣說,〈橫臥裸婦〉相隔88年都因「黑粉」反而讓其展出展覽成為焦點,還吸引大量人潮。當年臺陽美術協會成員刻意相繼以展出裸體畫相挺,更也許是我們能想起的「臺陽美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