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關於那些歷經滄桑的音樂史料

一份泛黃的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前身台灣省警備總部交響樂團人事任命文件,看見80年前樂團團員的聘任、敘薪,更可以想見當時台灣社會經濟狀態以及一個交響樂團篳路藍縷的創建過程。
2024/7/29
文、攝影:趙靜瑜

颱風凱米加上天文大潮,南部淹水嚴重,許多地下室與停車場頓成汪洋,對於許多「跟時間賽跑」的文史工作者來說,應該會有「許多珍貴的資料又將消逝」的喂嘆,也想起了台灣第一個交響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第一代團員李正發家屬剛轉贈給國立台灣交響樂團的歷史文件。

李正發的女兒是知名台語歌手李靜美,紅極一時,經常受邀到東南亞演唱,現在的李靜美褪出歌手的光環,直髮樸素,提及父親,眼神中仍然流露無比的尊敬與感恩,「資料有父親被任命擔任團員的派令、服務證明書等等,我常想起小時候父親工作時帶我去樂團玩的情景,是美好的回憶。」

李正發從小在大稻埕長大,學木工,工作閒時就與同伴拿葉片起來玩,父親自己則開始摸索吹奏,饒富興趣,偶然遇到日本人,日本人知道父親與朋友們喜歡音樂,就送他們樂器。李靜美回憶父親曾經說過,日本人送的樂器盒一打開,除了長笛還有樂譜,「就這樣一路自學下去。」一路從業餘到自我精進,李正發在國台交退休,將一生都奉獻給國台交。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前身是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交響樂團,由創立福建音專的校長蔡繼焜成立,兩周後便做公開演出,(攝影:趙靜瑜)

台灣交響樂vs.警總

李家的資料之一是台灣省警備總部發出的公文,上面時間是民國35年,西元1946年,原來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前身是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交響樂團,原來一開始為了遣返日本在台戰俘、接收台灣以及爾後入出境管制、郵電檢查、電訊監查定位監聽等任務的警備總司令部,居然跟台灣的交響樂團發展史有關,應該相信很多人聽見一定會瞪大眼睛。

1945年12月1日,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交響樂團由創立福建音專的校長蔡繼焜成立,兩周後便做公開演出,曲目包括舒伯特的《軍隊進行曲》、比才的《卡門》選曲、小約翰史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及蘇培的《輕騎兵》等,開啟了台灣職業交響樂團常態性演奏交響樂的歷史。

樂團團員組成一開始是從中國撤退到台灣的樂手,資質良莠不齊,樂團開始在台灣找人,李正發則因緣際會被推薦成為第一代團員,擔任長笛兼短笛演奏。文件之二正是中華民國35年4月,由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響樂團發布的派令,派任李正發為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響樂團管弦樂隊隊員。

玫瑰換了名字依舊芳香

短短不到4個月,樂團名稱已經從「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交響樂團」改成「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響樂團」。

原來根據音樂學者羅基敏所寫的「走一個世紀的音樂路:廖年賦傳」中提及,與國台交在台灣省立交響團期間曾任團員及指揮的廖年賦表示,當時台灣剛剛光復,交響樂團絕不是首要之務,光復後不久,樂團成立,團員還被授予軍階。但1946年的全國裁軍會議上,決定裁撤樂團,在當時有心人士的努力下,將樂團改隸於行政長官公署,樂團也隨之改名,成為「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響樂團」。

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行政長官公署改制為台灣省政府,樂團改名為台灣省立交響樂團。同年年底,省府參議會「又」提議要撤除交響樂團,幾經交涉,將樂團管樂隊改列省府軍樂隊,管弦樂隊改隸屬於台灣省建設協會。再經多方努力,1950年樂團又隸屬回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更名為「台灣省政府教育廳交響樂團」、1991年更名為「台灣省立交響樂團」,1999年改隸文化部前身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更名為「國立台灣交響樂團」;2012年改隸文化部,名稱不變,明年樂團將滿80年。

莎士比亞的名言之一正是,玫瑰即使換了名字,依舊芳香。

穿木屐的不要進來

從早期蔡繼焜寫在音樂會節目單上的文字可以知道,如果沒有其他外來因素,這個樂團每個月都要演奏一次,一方面讓外界知道樂團學習甚麼,也要有系統介紹中西名曲。其次蔡繼焜還特別強調,「穿木屐的不要進來」、「樂曲尚未結束之前,請勿在廳內走動」,蔡繼焜特別說,雖然這些都是小事情,但還是會影響團員的演奏情緒,演奏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當時民眾的表現是如此,但團員似乎也不遑多讓,根據廖年賦的回憶,「樂團排練中場休息時,有團員會蹲在地上抽菸、吐痰、聊天,不然就是標會跟收錢。」現在想來,的確不可思議。

泛黃的音樂史料彷彿回憶之勾,挑出了音樂、社會、政治與經濟的發展關係。(攝影:趙靜瑜)

史料如回憶之勾 

一份泛黃的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前身台灣省警備總部交響樂團人事任命文件,看見了80年前樂團團員的聘任、敘薪,更可以想見當時台灣社會經濟狀態以及一個交響樂團篳路藍縷的創建過程。這些資料彷彿回憶之勾,挑出了音樂、社會、政治與經濟的發展關係,窺見了音樂前輩們的不曾放棄。而在如此物資貧乏的年代,國台交崎崎嶇嶇,彎彎繞繞,仍能持續前行,印證了艱難年代裡,音樂的力量仍然是人們心中溫柔堅韌的支撐。

李靜美與弟弟李鴻松將父親的資料保存於家中地下室,但歷經水災,資料泡水,泡水一次就丟一次;搬家再丟一次。這一批資料則是從一大堆已經被水吞噬的行李箱中找出來,一張一張打開,弄乾,才能保留下來。盼若仍有餘力,無論是任何一種搬家或整理,丟棄或一樣,大家也能善待舊物,資料,讓這些見證台灣古典音樂發展的史料有機會再被看見,被傳承,持續填滿台灣音樂史這張重要拼圖。

主題照:見證台灣古典音樂發展的史料需要更多人尋覓捐贈,持續填滿台灣音樂史這張拼圖。(攝影:趙靜瑜)
172.30.1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