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王金生的老屋修繕哲學──想像房子裡住著一位老朋友

很多房子修失敗了,是因為原來的感覺不見了,王金生說:「就好像老人家在家裡一樣,一定有個味道,我希望修好了以後,這種老人家在房子裡的感覺還在」。
2024/4/7
文、攝影:邱祖胤/圖片提供:蔣勳文化基金會

曾經的老屋,因為曾經發生過的故事而精采,但往往人去樓空、年久失修之後,漸漸失去昔日風華,然後凋零、頹圯,若非有心人加以琢磨、修舊如舊,如同廢墟一般的老屋一旦被拆,也甚少引起驚嘆或惋惜。

位在台東池上的「福原國小校長堀尾一彥舊宿舍」,在老屋修繕職人王金生耗時3年努力之下,成為東台灣一處新的文化景點,作家蔣勳用「奇蹟」來形容這項「一個人的希望工程」。

2024年3月,這處老屋化身「池上蔣勳書房」並正式開幕,王金生本人也低調現身。王金生話不多,甚至可說不善言詞,他在現場謙虛表示這一切沒有什麼,只是覺得老房子放著不管太可惜,在徵求屋主同意之後,經常就一個人住進了然後就像跟一位老朋友閒話家常,漸漸知道對方的過去,曾經經歷過的一切,慢慢的,房子就會出現自己本來的模樣。

王金生修房子,像在跟老朋友說話,一磚一瓦,一根釘子,一片木板,都有它應該有的位置,需要用心體會。這是王金生和老朋友交心的過程。(圖片提供:蔣勳文化基金會)

王金生是台北人,本業是油漆工,他忙碌半生為各式各樣的房子整修、粉刷、使其煥然一新,對一棟房子該有的面目、理想的樣貌,多少有些想法。這些房子有新有舊,有現代有傳統,有些甚至殘破不堪,有些屋主根本隨時打算拆掉,王金生都一視同仁。

他總是能夠一眼看穿這些房子該有的模樣,而且願意花時間整修,並賦予它新生命。

王金生說,他國中畢業就開始在社會走跳,修老房子純屬個人興趣,也沒有特別去跟誰學,一切完全憑感覺,「很奇怪,我都會碰到這些破房子,也許是上天的安排吧」。 

王金生說,他當兵前曾經來台東一次,當時就愛上這裡,沒想到30年後又和這裡結緣,「十多年前退休後離開台北,再次來到池上,我就決定住下來了」。

王金生修房子有一個基本概念,就是每次修之前要先進去感覺,修好以後,這個感覺還要在。(圖片提供:蔣勳文化基金會)

王金生說,修房子就是要有耐心,他不會特別去看什麼老照片或建築藍圖,就是用心去感受而已,「我修房子有一個基本概念,就是每次修之前要先進去感覺,修好以後,這個感覺還要在,很多房子修失敗了,是因為原來的感覺不見了」。

問他到底是什麼「感覺」?王金生說,那個「感覺」他不會講,想了一下,他又說,「就好像老人家在家裡一樣,一定有個味道,我希望修好了以後,這種老人家在房子裡的感覺還在」。

像苦行僧一般,王金生總是一個人跟老房子奮戰,但他並不孤單,因為他知道,這房子總是住著一個老人家,而且會跟他說話,告訴他這房子的前世今生,以及曾經發生的故事。

蔣勳說,他對於王金生在做的事相當感動,就這樣一個人默默的修房子,「現在建築系學生幾乎都不到工地現場了,也很少有操作的機會,我教過5所大專院校建築系的學生,真希望更多大學建築系的老師帶著學生來看王金生是怎樣辦到的」。

王金生修復「福原國小校長堀尾一彥先生的老宿舍」,不忘在屋中留一面牆,讓觀者看到房子原有的樣子。如今老屋化身「池上蔣勳書房」,作家蔣勳特別喜歡老屋的故事,以及王金生修房子的精神。(攝影:邱祖胤)

近年王金生在新北三芝、屏東滿州等地修老房子,但光是在台東池上一地就修了包括池上郵局旁、池上星球、「豆之間」對面牆面、池上市場附近等多處舊房子,如今還不斷繼續他的修繕志業。

王金生的作法、工法也許聽來不可思議,而且在教科書也找不到,然而他本著維護美好事物的初心,以及為一位老朋友修房子的誠意,不斷為台灣這片土地留下令人驚歎、幽然神往的地景。

如同蔣勳說的,一個老房子有它的過去,值得細細品味,但現代人總是把生活過得很急,總覺得想做點什麼,怕有一天別人不記得,卻忽略身邊的事,「如果我們這麼容易忘掉過去的事,我相信我們也很容易被別人忘掉」。

王金生的事蹟,以及池上老屋的故事,正不斷被傳誦著。

延伸閱讀:

台東池上蔣勳書房開幕 聽老屋和大自然對話
池上老屋修復 傳誦90年前熱血校長堀尾一彥故事

主題照:前身為「福原國小校長宿舍」的「池上蔣勳書房」於2024年3月正式開幕,作家蔣勳盼國小校長們帶著師生一起探索屬於自己校園的故事。(攝影:邱祖胤)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