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新潮文庫與志文出版

在這個愈來愈少人讀書的高科技時代,未來誰的書架上還有一兩本「新潮文庫」,也許才是最新潮的事吧。
2023/10/22
文、攝影:邱祖胤

個世紀1990年代以前,哪個文青的書架上沒有幾本「新潮文庫」?沒有幾本志文出版社出版的叢書?在解嚴及國際著作權法的嚴格規定以前,志文出版「少少的」480多本世界文史哲名著,以足夠激起台灣思潮的千堆雪,以及無數知識青年內心的萬丈波濤。

時間回到1967年代,志文出版社的創辦人張清吉才剛滿40歲,在台北街頭經營長榮書店已有一段時間,有一天台大醫學院的學生林衡哲帶著譯妥的文稿《羅素回憶集》和《羅素傳》來到書店,希望張清吉能出版,林衡哲的一番話「要有一流的文化,才有一流的國家」,打動了張清吉,於是開啟了「新潮文庫」的龐大計畫,《羅素回憶集》與《羅素傳》也成了「新潮文庫」的第一、二號作品。

「新潮文庫」推出之後獲得廣大迴響 ,連台大哲學系老授殷海光、陳鼓應都大喜讚許,林衡哲更帶了許多同學加入翻譯行列,翻譯許多心理學及精神分析作品,作家曹永洋則介紹鍾肇政、葉石濤、鄭清文、楊耐冬等知識分子加入翻譯的行列。

「新潮文庫」的內容包羅萬象,涵蓋了文學、哲學、心理學、禪學、電影等領域,為求知若渴的學子及知識份子提供豐沛的養分,

除了「新潮文庫」,作家楊牧編選「新潮叢書」則開闢了本土作家的新天地,包括有陳世驤、徐道鄰、夏濟安、杜維明、顏元叔、林以亮、葉維廉、劉述先、於梨華、劉大任、楊牧等人作品,都在志文出版社出版。

今(2023)年是張清吉逝世5週年紀念,允晨文化特別發行「張清吉紀念文集」一書,並舉行新書發表會。(攝影:邱祖胤)

張清吉1927年生於苗栗後龍,日治時代完成國小教育,後來憑著自學閱讀「文藝春秋」、「讀賣新聞」等日文報章雜誌及書籍,厚植人文素養,曾任漁夫、三輪車伕等工作,二戰結束後,他接收了一批日文書籍,開始從事書店行業,後輾轉從事出版,因緣際會成就了台灣人文思潮的養分。

張清吉為人十分低調,2018年過世,享耆壽91歲,許多文友才開如懷念「志文」與「新潮」的種種,今年是張清吉逝世5週年紀念,允晨文化特別發行「張清吉紀念文集」一書,並舉行新書發表會。

資深評論家晏山農就說,70年代的志文出版社,就像50年代的「自由中國」、60年代的「文星」,提供台灣的人們一雙看世界的眼睛。

政治評論家金恆煒則說,他的父親(作家金溟若)曾感慨,以前在上海當一個自由作家不必看人臉色,只要你的東西好就有人要出版,來到台灣卻不行,直到遇到張清吉的志文出版社,才又回到那個只要有好作品的時代。

「文訊」雜誌社長封德屏表示,那個時代的文青家裡沒有「新潮文庫」是不可思議的事,可以說好幾代人都受益於志文出版及「新潮文庫」,目前「文訊」幾乎收齊了「新潮文庫」480本書,只缺劉大任 「紅土印象」、劉述先「生命情調的抉擇」、徐道鄰「中國法制史論集」、趙岡「紅樓夢論集」這4本。

「志文」與「新潮文庫」的影響是跨世代的,一直到2010都還有新的出版品,在這個愈來愈少人讀書的高科技時代,未來誰的書架上還有一兩本「新潮文庫」,也許才是最新潮的事吧。

172.30.14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