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手繪的溫暖他最懂 曹俊彥的每一張手工賀年卡都有故事

作品豐富,點子多多,但曹俊彥每到歲末年終仍會絞盡腦汁,因為又到了要和好朋友們交換賀年卡的時節,每張卡片除了創意與巧思,還有他滿滿的祝福……
2023/1/16
文:王寶兒/攝影:張新偉

手指來回滑動螢幕,從一串注音或字母拼字,貼幾個Emoji,大概是現代人最習慣傳遞訊息的方式。相較起來,提筆寫一行字,動手剪一張紙,創造些屬於自己的東西,實在是乍看簡單又最不簡單。

不過對曹俊彥來說,兩者都不成問題。

現年83歲的他,操作起智慧型手機游刃有餘,點開聊天室對話框,一來一往,有寒暄,有關心,還有一張張圖片,那是他拍下他手作的賀年卡,在雲端送祝福,「我每年會寄卡片,也會LINE給別人,兩個都有!但那感覺不太一樣,拿到手上還是比較感動吧?」

除了手工賀年卡,曹俊彥與朋友間也會利用照相將賀年卡留存,並成為聊天室內的數位賀年卡。(攝影:張新偉)

曹俊彥出生於大稻埕,他說,那是人文薈萃的地方,文化氣息濃厚,從小就看著長輩們會寄送賀年卡,「賀年卡這原本是西方傳統,日本學習起來,用大小尺寸統一的圖案明信片寄送給親友,台灣也這樣慢慢流行起來。」

大稻埕生長的曹俊彥,歷經數十年歲月至今,繪製過漫畫、圖畫書、擔任過美術編輯、美術老師,還會寫文章,目前出版過200多本圖畫書及插畫書,無庸置疑的,現在也是大稻埕出身的代表性文人之一。

作品豐富,點子多多,但曹俊彥每到年末仍會絞盡腦汁,因為又是要和其他人交換賀年卡的時節,而他甚至從耶誕節就會動手製作農曆春節卡片,「每次收到其他人的卡片,都會欣賞或驚嘆,賀年卡就變成一種較勁,但是大家都會很快樂的。」他笑呵呵地說,賀年卡最重要的就是祝賀與問候。

手工賀年卡 拚造型拼文采

要請曹俊彥分享曾收過的賀年卡,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採訪前,他謹慎地整理出近2年的部分賀年卡,光是這些就多達數十件,因為不論卡片的形狀、年份、寄信人,他都細心而寶貝的收藏在資料夾或鐵盒中,十二生肖不知走過幾輪,累積起來的珍藏多到可以出書,而他也確實有這個打算。

曹俊彥蒐藏物件方式講究,會以資料夾、牛皮紙袋細心整理。(攝影:張新偉)

曹俊彥說,過去自己曾出過本書叫《寶貝小禮物:曹俊彥的私房珍藏×手繪圖文》,就是記錄自己收到的卡片、手鍊等禮物的故事,這幾年他也計畫將長年來和不同創作者們交換的賀年卡,整理成書,「但整理起來很耗時,需要好好分類。」。

雖然數量繁多,但不同卡片的造型、材質、特色、內容、寄信人,曹俊彥無不如數家珍。例如以虎年收到的卡片為例,有人以色紙摺了可以站立的老虎,有人用漆畫創造出色彩斑斕的老虎家族,有人則取「虎」的台語諧音,祝福他「虎哩平安」。

曹俊彥多年來在授課、編書或講座等場合結識不同創作者,也因此種下互相寄送賀年卡的契機。(攝影:張新偉)

「賀年卡不只可以玩造型,內容上也可以拚巧思!」曹俊彥瞇著眼,憶起一張已故作家林良的卡片,喃喃唸著:「林良老師寫卡片就都很有意思,有年是牛年還是羊年?我記得他是這樣寫『溫柔的牛是溫馴的羊,善良的人是袖珍的偉大人物』。他也會自己畫些插畫,用的紙通常也不是我們畫圖的人會用的紙,是很薄的寫作紙。」

乘載跨國情誼的賀年卡

翻了翻茶几桌上的卡片小山,要說每張卡片代表一個故事都不為過,畢竟會在重要年節時刻提筆送上祝福的人,都因某些緣分而將收件者放在心裡,透過卡片穿越地理與時空,獻上最真摯的問候。

曹俊彥揀起一張有枇杷圖樣而寫有日文的卡片,他說,那是與他非常要好的日本畫家矢崎芳則所畫的,「這是他自己做的銅版畫,用針去刻的,刻完再印刷出來成卡片,妳看看他這個版畫的紋理跟光影都處理得非常好。」

日本畫家矢崎芳則在台出版作品包含《小鸚鵡》、《變色鳥》等,過去曾受邀來台為廣告公司教授設計學,因緣際會下,才開課教授日本圖畫書出版情形。(攝影:張新偉)

矢崎芳則與曹俊彥相識,源自於多年前矢崎芳則到台灣開課,講述日本圖畫書創作情形,曹俊彥聽課聽了一個禮拜,就和矢崎芳則變好朋友。好到什麼程度?曹俊彥以前到日本去玩,可以多次「突襲」拜訪他,讓矢崎芳則曾笑著對他說:「曹桑,你這樣好像游擊隊一樣。」

曹俊彥回憶,他記得第一次到日本去找矢崎芳則,矢崎芳則立刻放下手邊工作,帶他和當時的信誼基金出版社社長拜訪日本不同的出版社、畫家和編輯,整整一個禮拜,「真的是很感動,我們那次之後也認識更多日本兒童作品出版社。我還記得,他第一張給我的賀年卡是狗年,他用水墨畫親自畫的,我們就這樣一直寄卡片到現在。」

廢物再利用 成就獨特賀年卡

作家能在賀年卡揮灑文采,畫家能點綴圖案,除了這些,曹俊彥自製的賀年卡還在材質上別有巧思。那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見的,卻也最容易忽略的美麗,都是他的材料。像是波卡圓點的紙袋、金光燦燦的禮盒、本就有插畫的廣告紙,他一一留存,裁剪、添筆再加以發揮,就成為每張獨一無二的賀卡。

曹俊彥製作的2023年兔年賀年卡,他裁剪印有花朵、流線等圖樣的紙盒作為卡片基底,又從金色厚紙板剪下一隻兔子,作為賀年卡裝飾。(攝影:張新偉)

「小時候就喜歡賀年卡呀,尤其那種亮晶晶的卡片,好貴啊,根本沒零用錢。」曹俊彥說,就算小時候想自己做卡片,也得要有錢買材料才行,現今有那麼多花花綠綠的紙,平常也許會被當垃圾丟掉,但拿來做卡片,卻非常方便,「但不小心家裡就會很多垃圾。」

不同的紙材積累成賀年卡的材料,手製賀年卡積累下來,也成曹俊彥口中「窮人的寶貝」,但這種窮,同時又很富有,「窮人都會去拾荒,我們就是時間的拾荒者,把時間當垃圾撿回來,你今天撿一毛錢,明天撿一毛錢,久了就有一塊錢,再久一些就有十塊錢啦,每件事情累積下去,你會發現自己很豐富。」

找回年味 從賀年卡開始

農曆春節,常可以聽見人們嚷著「年味越來越淡」,或許追根究柢是人們已太習慣現成與快速,傳統年節既有的習俗,隨時代演變省去繁文縟節,對一些人來說反倒少了那麼點儀式感。

當然,現成或快速沒有不好,而是在這樣的時代下,慢與費工顯得別具意義。數位時代下,收到一張卡片已經不易,何況是親手製作的卡片,裡裡外外都是心意。

即使會用通訊軟體寄送自己製作的賀卡照片,曹俊彥每年還是會寄出多張手工賀卡,手工製作賀年卡在這年代雖然「敢若痟的」,「但那還是不一樣的」,他強調。

曹俊彥也鼓勵人們嘗試動手作卡片,他發揮老師本色,循循善誘:「你可以從畫一隻動物開始,羊好了,拿張羊的照片來畫,你畫的跟別人畫的一定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就是有它的趣味在,因為有你的體香啦!所謂藝術是在這裡,藝術就是所有人可以去玩、需要去玩的東西。」

主題照:曹俊彥一生致力兒童文學、美術出版工作,近年則和學者游珮芸合作,將個人生命故事化為傳記出版成冊。(攝影:張新偉)

「那我以後可以畫卡片寄給老師嗎?」我問。

「當然呀!你可以寄給我。」曹俊彥笑瞇瞇的說,他低頭整理卡片收藏,抬頭淘氣補一句:「但我不一定會寄給你喔。」

主題照:對曹俊彥而言,製作、寄送賀年卡雖然費工,但是自小到大養成的習慣。(攝影:張新偉)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