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書評》應在,曾在,以及不再:略談郭強生《用青春換一場相逢》

如果要你從零開始,繪製一張關於人生紅塵的地圖,你會用甚麼方式?徒手砌磚地繪畫?或是讓記憶引領你,重走一遍年少輕狂的路徑?
2022/9/11
文:崔舜華(詩人)/照片提供:@dnlt02

《用青春換一場相逢》中,每一篇的展讀,都使讀者以眼以心,追逐一幅幅真真實實的生命輿圖。作者郭強生將台北置於核心,納入他年輕時流連的戲院、酒吧、百貨、餐館,一一釘選於他獨製的地圖上,圖輿中也括及了他所居的永和老鎮,以及夜總會和老三台等時代的餘光。

於是,那些本應存在的、曾經存在的,以及不再存在的,立體鮮活地在作者的筆下在在復生。譬如汀州路「跳蚤窩」這樣的地下戲院,當年曾經容納了無數熱愛電影的朝聖者(而到了我這一代,充其量就賸下The Wall那樣的獨立樂團表演場,不僅光明合法且人聲嘈雜)。

又譬如南京東路北段的舞場酒店百貨公司,是作者20歲時浸淫其中的燈紅酒綠,南段的老式卡拉OK酒吧,則是他50歲後以酒杯佐上半百人生的避風港,期間相隔整整30年的光陰,似乎也不過是將一條南京東路走完的距離(然到了我輩經驗,南京東路總是那麼闊大光鮮,炎炎烈日下行道樹不供蔽蔭,明曜與SOGO緊貼著臉對峙,而微風已然盛況不再)。

我終究不可能見證那個酒家林立、地下社會蓬勃鬧熱的時代,台北城疾跑得太快,但《用青春換一場相逢》為我們的錯過,重繪出那夜總會林立(作者記寫道:夜總會消逝後,乃演變為餐廳秀、狄斯可、演唱會、夜店、酒吧)的紙醉金迷好時光,彷若一場時光魔術,不過數十年時間,台北已然換上一副新面孔,既熟悉又陌生。

而我們該怎麼去記述這樣的矛盾感?走在台北街頭,舊與新雜燴交頸,往往得鑽進某條連Google Map都觸碰不到的巷弄裡,才能遇見仍舊硬著頸子艱苦堅守的老台北的殘餘,譬如一家手工補鞋的小舖,譬如一間未裝冷氣的黑白切小吃,譬如一座香火零落的宮廟……這些遁逸出逃於衛星系統的座標,我們僅能以身體記取;而身體就是圖輿,一如郭強生寫下:

如果可能的話,每個人都應該嘗試留給身邊親愛的人一張親手製作的地圖,上面標記出這一生行進的方向,並非倉皇混亂而是清楚堅定的路線。這樣的離去,是否會讓思念的人因此得到撫慰與平靜?……那就用文字留下這樣的一張地圖吧!縱然轉身後已沒有最後的家人,會因他的離去感到不捨。
——〈陰晴〉

我生命最初的地圖,也是以永和做為地圖上的那顆紅釘。

記憶中成長於斯的永和,原該是那座自給自足的小鎮,有著各家菜系的小館子(今年我家附近、從小食到成人的馮記上海小館抱憾歇業,我甚愛的入口即化的腐乳肉和蟹黃粉絲煲已成絕響),在捷運通車與中正橋重新整頓之後,永和成了一個曖昧的詞彙,既是那麼靠近台北市,又始終不隸屬於首都大城,僅僅是靠近,而不是成為。

針對永和的變化,郭強生做了史料上的輕考據:

通往台北的中正橋一再地拓寬,永和人口不斷地增加。民國六十一年,重慶南路高架橋落成,直接連起中正橋。終於,進台北再也不必在橋上走走停停,上了橋一路直行就到了總統府。

之後,陸續又建起了福和橋與永福橋,再加上捷運通車,「上台北」用不了五分鐘。

像是住在台北,卻又不是真正的台北;說它鄉土,卻又像是都會的壓縮版。

——〈倒影〉

像是台北,卻又不是真正的台北——這行字深深地觸動我心。每需自稱台北人時,我總是補上一句:「其實,我住在永和。」彷彿這樣的補述,可以稍稍解釋永和人身處的曖昧位置。〈倒影〉這一篇,恰好戳中了永和人的軟肋,也替永和人發告聲明,要眾人周知:永和就是永和,不可輕易被馴服收納。

《用青春換一場相逢》的後半場,郭強生寫著父親和母親。

如今必須獨力照料老父親,他反卻欲從老人的口中,探問出父母年輕時相戀相識的路徑。致美樓、點心世界、國軍文藝中心……重憶兒時被父母領著嘗過的餐廳,卻怎麼也無法鮮明繪製父母當年的生活樣貌,他糾結於父母當初結婚時辦喜酒的所在,但老父如今能給予的資訊,幾近空白。他因此感到愧赧,彷彿是自己丟失了父母,眼下再怎麼努力挽回,為時已晚:

他就這樣搞丟了他們。不知道他們早已放手,看著他漸行漸遠而不再出聲。不是他在陪父母吃館子逛街,會不會反而是,他們在勉力陪伴他,因為不希望日後他會為了相處的回憶太少而自責?

——〈白首〉

我們總是專注盯著自己即將或尚未展開的生命地圖,在地圖上粗筆描出應當行進的路線。但關於重要他者的地圖,該怎麼重新攤平鋪整,追尋他們這一生走過的痕跡?停留的要點?感情的要塞?

往往也只賸大片的空白。

所有的應在與曾在,從曾在直到不再,這之間的路程,該如何走過,何時停駐,何時折返,才不至於徒留巨大的遺憾?此刻,我想起詩人鄭愁予的〈偈〉:

不再流浪了,我不願做空間的歌者

寧願是時間的石人

然而,我又是宇宙的遊子,

地球你不需留我。

這土地我一方來

將八方離去

也許要直到生命的尾章,才能揭開問題的答案。我想,每個人總會留下一張路途錯綜的地圖,因我們都是奔走的行者,從某一處起始行路,最後亦終將八方離去。

用青春換一場相逢

作者:郭強生
出版:天下文化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郭強生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紐約大學(NYU)戲劇博士,目前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曾以《非關男女》獲時報文學獎戲劇首獎;長篇小說《惑鄉之人》獲金鼎獎;《夜行之子》、《斷代》入圍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短篇小說〈罪人〉榮獲2017年九歌年度小說獎。中篇小說《尋琴者》獲2021年聯合報文學大獎、2021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獎」首獎、2020年台灣文學金典獎、Openbook2020年度好書獎、2020年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獎、2020年博客來年度選書。散文集《何不認真來悲傷》獲開卷好書獎、金鼎獎、台灣文學金典獎肯定;《我將前往的遠方》獲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獎。

優遊於文學與文化不同領域,其文字美學與創作視角成熟沉穩,冷冽華麗,從激昂與憂鬱之人性衝突中淬取恣放與純情,澎湃中見深厚底蘊。除小說與戲劇外,其他散文出版作品包括《來不及美好》、日記文學《2003╱郭強生》,以及評論文集《如果文學很簡單,我們也不用這麼辛苦》、《文學公民》、《在文學徬徨的年代》等多部。

內容提供:

172.30.1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