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時、過勞、青年失業率高、自殺率高,談起韓國社會議題,很難擺脫這些詞語,其實不只韓國,在台灣、日本、中國等亞洲地區年輕人,為了跟上快速轉變的經濟、科技發展,與總是跑在「最前線」的物價水準,對未來及現實的無力感幾乎是如出一轍。
因為工作需要經常輾轉流連於各地咖啡廳,神奇的是,平日的韓國咖啡廳仍是不缺人潮,不同於適合朋友聚會拍照的網美咖啡廳,比便利商店還密集分布的連鎖咖啡廳經常坐滿埋首工作或念書的客人。
在一次與韓國朋友的聚會中,終於忍不住提起「韓國人真的很拚命生活」的話題。「真的不知道為什麼,總是覺得應該要做些什麼,不然就會落後了」,朋友這樣說,而這場約在下班後的聚會,其實也是一場語言交換活動。
在看不見盡頭的社會競爭中,中國社群興起「躺平主義」擁護者,主張以不變應萬變,不再盲目追求傳統觀念中的「成功」。靠父母吃穿的韓國尼特族也有增加傾向,在2020年達到43.6萬人;不過,這類人仍是少數,大部分的韓國年輕人則是在追求的目標上開始轉向自身。
出生於1980至2000年代的MZ世代,在韓國常被企業認為對公司忠誠度較低、不願意加班、更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那麼這些準時下班的年輕員工,離開公司後就是在吃喝玩樂、追求當下的快樂與小確幸嗎?那可不見得。
最近韓國年輕人將理想中的生活稱為「God生」,意外地是,所謂的理想生活並非花不完的錢、每天悠哉度日,根據輿論調查結果,韓國年輕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是「肉體與精神健康均衡的人生」,自我開發成為最重要課題。
韓國輿論調查顯示,約76.7%MZ世代所認為的自我開發活動主要為「知識性學習」,其次為身體健康管理(72.2%)、個人興趣學習(68.4%)、壓力及精神健康管理(59.3%)、外貌管理(56.2%)、人際關係管理(48.8%),接著才是財務管理(43.6%)。
知識性學習不用說,從小學開始就必須瘋狂補習的韓國年輕人,即使出了社會也經常參與各種讀書會,咖啡廳總是坐滿埋首於進修專業技能、語言及投資書籍的年輕人;身體健康管理則是反映在健身、各類營養品購買風潮上。
值得注意的是,MZ世代比起上一輩更早開始關注壓力及精神健康問題,許多年輕人開始將冥想放入每日必辦事項。根據韓國冥想app mabo公司統計,截至今年7月為止,mabo用戶數已達到31萬人,為2020年底的2.4倍,累計下載量更成長3倍至54萬次,其中超過6成都屬於MZ世代,平均每天會做32分鐘冥想。
「平常各種思緒混雜就像泥漿一樣,但只要冥想十分鐘,頭腦就會清晰起來、也不再想睡了」,習慣早上起床冥想的上班族嚴小姐說,開始練習冥想後感覺自己更冷靜、也不太會因為周遭環境影響感到緊張。
一位經常利用休假時間走訪各地山寺、參與冥想練習的韓國朋友說,「冥想讓我感覺更了解自己」,他也指出,「最近開始對佛教開始感興趣的年輕人也變多了」,佛教過去在韓國比較像是「長輩的宗教」,但「佛教觀念比起宗教信仰,更像是對自我的探求,讓我們更聚焦於自己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