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尹錫悅戒嚴風波 看韓國人的示威文化
這次事件似乎也促成了世代間的溝通。許多過去被認為「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走上街頭,還將應援手燈等偶像流行文化介紹給年長一輩,8年前要求朴槿惠下台的燭火集會,在8年後變成百花齊放,示威不只有群情激憤,還有平時缺乏的交流。
這個傍晚開始,屏東很不一樣。11月初的秋天,太陽還未全落,透亮的月已掛在另一邊夜的簾幕上。屏東市勝利星村前封街架起了舞台,台前人聲鼎沸。
林生祥拿著六弦月琴,與老搭檔作詞者鍾永豐兩人共同說唱,由鍾永豐念詞,再由林生祥彈唱,一連表演多首客家歌曲,一路說唱〈下淡水河寫著我等介族譜〉、〈好男好女反水庫〉、〈南方〉、〈我庄〉、〈種樹〉、〈撖捱等介土地糴米〉、〈對面烏〉、〈大封〉。
每首歌穿插鍾永豐的說明,如〈南方〉不只是地理上的概念,是相對北方有著政治上的對抗性。而且他喜愛的詩人聶魯達也有多首以南方為題的詩,讓他想起很多南方的議題,以此為題作詞。
鍾永豐念起〈南方〉歌詞裡,「夜半緊張,捱愐起南方/夜半緊張,捱愐起南方/南方南方,近又近/南方南方,遠又遠…」,是南方的人文切面。又或是首次在公開表演〈大封〉,把客家菜的滷大封,唱得鹹香夠味,這些庶民的文化與想望,都在鄉野南國吟詠中成形。
林生祥與鍾永豐都是高雄美濃人,而屏東客家族群與美濃緊密相連,憑著交工樂隊時期培養出的默契,兩人一搭一唱,一吟一咏。夕陽落下,晚霞飄散,高掛的明月,照著聆聽的人特別溫暖。
隨後上場的是住屏東2年3個月又9天的龍應台,這期間她未曾公開露面。甫上台,開口就說,「在這麼浪漫的秋天夜晚演講,實在太浪費,因此想跟大家聊聊天。」
龍應台談起朋友,說北部朋友會談香港局勢、談政治、談社區營造、談敘利亞戰爭、談圖書訂價⋯等,而「屏東朋友」卻多半跟她聊農作物。
農友們告訴龍應台,因全球氣候不正常暖化,導致蜜蜂數量大幅減少,農人只好改以「蒼蠅」授粉取代。她問農友,若要養雞生蛋,答案卻不是養一公一母,原來是要養兩隻母雞,而這個問題正好考倒一票台北朋友。
龍應台與農民朋友真誠自然的互動,也感受到兩地朋友世界觀的不同。「屏東,是台灣頭,在土地上生活,在泥土裡也在海裡工作,這樣的世界觀是不同的,如果國家政策沒有泥土的感覺、南方的視野,恐怕將失去平衡。」
龍應台為南國漫讀節朗讀首次公開的二則散文。一則是讓她感悟「醜瓜醜果更需要人愛」的〈醜果更需愛〉。
一則是記錄回鄉養魚年輕人的篇章「青漁」,「泡水的中年漁工,都是海風海水、烈日暴雨的辛苦兒女。生活,不是用說的,是用身體的每一寸去幹的。」
回鄉青漁坦率地說:「選擇了這條路,也結不了婚,因為——到哪裡去找願意過這樣生活的勇敢女子?」
台灣是四面環海的島國,南方與「頭尾」都只是相對的概念。在這一晚,600多人齊聚南國漫讀節,驕傲的說屏東應該是「台灣頭」,遠處映著大武山的嵐色,人和山都是迷人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