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菲律賓當代先驅波東 家族延續藝術血脈

波東關注歷史文化,作品多是寫實主義取向的大型壁畫,民族情感濃厚。孫子佛朗西斯科二世也是藝術家,卻走抽象和印象派,與祖父截然不同
2019/10/19
文/攝影:陳妍君(中央社駐馬尼拉特派記者)

馬尼拉東南方約30公里處,有個譽為菲律賓「藝術之都」的小鎮安古諾(Angono)。走在鎮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路綿延的浮雕牆,牆上主題包括菲律賓歷史、傳統文化、庶民生活等。這一面面浮雕牆之所以誕生,目的就是向暱稱「波東」的菲律賓國寶級藝術家佛朗西斯科(Carlos “Botong” Francisco)致敬。

菲國藝術先驅波東 故居安古諾浮雕牆綿延

波東畢業於素負盛名的菲律賓大學美術學院,與歐堪波(Galo Ocampo)、耶達迪斯(Victorio Edades)被譽為菲律賓三大當代藝術先驅。

他獨力復興在菲律賓被遺忘的壁畫藝術,作品辨識度高,聞名於世的作品包括:菲律賓人在歷史上的奮鬥(Filipino Struggles Through History)、節慶(Fiesta)、穆斯林訂親(Muslim Betrothal)等,大部分是寫實主義大型壁畫,受主題影響,又帶有濃厚的民族風情。

走在安古諾(Angono)鎮上,一路綿延著菲國歷史、傳統文化、庶民生活等浮雕,目的是向暱稱「波東」的菲國藝術家佛朗西斯科(Carlos “Botong” Francisco)致敬。

在波東位於安古諾的故居和工作室,波東的孫子佛朗西斯科二世(Carlos “Totong” Francisco II)告訴中央社記者,波東的父親是華裔混血,他幼年跟著經商的父親住在馬尼拉,但父親在他5歲時過世後,波東就隨著祖母搬回安古諾,此後生活和創作幾乎都在安古諾。

佛朗西斯科二世說,波東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菲律賓人在歷史上的奮鬥」高2.7公尺、寬79.4公尺,可以繞波東的工作室兩圈,是他受馬尼拉市政府委託所作,這幅作品已被認定為菲律賓國家文化寶藏,現存於國家博物館。1920

在這幅巨型壁畫中,波東描繪出菲律賓人和中國人、阿拉伯人貿易、西班牙人揮軍前來殖民統治、英國於1762到1764年占領馬尼拉、菲律賓的國父黎薩(José Rizal)、起而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的「菲律賓革命之父」波尼法西奧(Andrés Bonifacio)等歷史人物與事件。

雖然波東作品上幾乎看不出華裔血統的蛛絲馬跡,但在位於大馬尼拉馬卡蒂市(Makati)的楊應琳博物館(Yuchengco Museum),波東為華裔商界大老楊應琳父母所繪的大型肖像畫「楊仲清與瑪麗亞」(Enrique and Maria Yuchengco)中,依稀可發現他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想像。

「楊仲清與瑪麗亞」高579.1公分、寬241.3公分,原本懸掛於楊應琳家族陵園,觀賞者須仰望才能一窺全貌。特別的是,這幅畫結合菲律賓與華人傳統文化元素,楊應琳的父母分別身穿西裝和旗袍,背景以竹子代表這對夫婦的孩子,還有菲律賓人與華人勞動景象,畫作上方是一位騰雲駕霧的觀音,觀音背後卻長著一對天使翅膀。

波東的成就不僅在繪畫,他還涉足電影圈,擔任多部電影的美術指導,包括好友康得(Manuel Conde)執導、參與角逐1952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成吉思汗」(Genghis Khan)。

有趣的是,佛朗西斯科二世也是藝術家,創作地點正是波東生前的工作室。

在波東位於安古諾鎮(Angono)的故居和工作室,展示著波東的作品「百雅尼翰」(Bayanihan,過去菲律賓人搬家時,全村的人都來幫忙,並舉行慶祝儀式),以及他擔任美術指導時,電影中的服飾與配件。

他表示,自己的創作風格融合抽象和印象派,主題涵蓋所有自然相關事物,極少涉及傳統與文化,與祖父關注菲律賓歷史和文化傳統的風格截然不同。

可能出於對印象派畫風的愛好,佛朗西斯科二世和攝影師妻子把兒子取名為塞尚(Kyle Cezanne Francisco)。他難掩自豪地說,塞尚年僅18歲,但已經是小有名氣的攝影家,16歲起陸續拿下各項攝影獎項,作品主題與構圖都很有想法,未來希望往新聞攝影界發展。

佛朗西斯科二世表示,雖然波東56歲就過世,他沒有跟祖父一起生活的回憶,但正積極規劃把波東的工作室改造為博物館,讓大眾有機會到這裡欣賞波東的作品,緬懷他的成就。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