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採訪側記:水都魅力矛盾兼具 雙年展是個社交趴

當地人對觀光客愛恨交加,雙年展倒有著很典型的威尼斯性格...
2018/6/9
文:鄭景雯/攝影:鄭景雯、La Biennale di Venezia(提供)

距離上回到威尼斯,已經是12年前的事。第一次造訪世界上最美麗的水都,眼前任何景象都感到新鮮,尤其是威尼斯島上車輛無法進入,唯一的交通工具是水上巴士,船影與人影在水波中搖曳閃亮,哪裡都美,只是坐到哪暈到哪。

今年因為採訪再踏上這座小島,感覺少了臭味,建築物彷彿也變得明亮,就連公共廁所也都有明確的標示。這些年來,威尼斯政府花了不少經費改善公共環境,對觀光客來說,這裡的確是個方便、古蹟集中、具有特色的景點。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攝影)

這座潟湖古城從17、18世紀的大旅遊(Grand Tour)時代,就是許多歐洲人嚮往的觀光勝地,如今魅力依舊,有時卻也能感覺到她內心「觀光客太多了!」的吶喊。

威尼斯以上午八點前、晚上八點後的聖馬可廣場最舒服,其餘時間,一天平均有超過6萬名觀光客到訪這座城市,幾乎超過本地人的數量,而當地人幾乎都被趕到小島的最外圍。2017年7月,有2000多名威尼斯居民聚集在一起,抗議過多觀光客湧入,不僅佔用公共資源,也讓當地生活品質下降,大量在地人口被迫離開。

矛盾的是,這座小島從中世紀起就是重要的商業和藝術中心,在歷史上曾是極為富裕的城市,直到今日,威尼斯仍有著懂得賺錢的商人性格,一年四季有著滿滿的文化節慶和展覽:2月威尼斯面具嘉年華、5月到11月舉辦威尼斯雙年展、9月貢多拉賽船節。利用辦節慶來吸引人潮,錢潮自然也來。

(La Biennale di Venezia提供)

曾有專家預言2050年威尼斯將永遠沉在海底,尤其每到秋冬,威尼斯因為潮汐關係,時常有淹水的現象,威尼斯人對淹水感到頭痛,反倒觀光客卻樂得開心,當地還有專賣雨鞋套的小販,讓觀光客即使在下雨也能一邊戲水遊古都。

一邊當觀光客一邊工作的同時,我還是納悶著,何以一個建築展能吸引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築師,非得在5月下旬開展期間到這座小島朝聖?是被水都的浪漫與美麗給魅惑?還是威尼斯建築展很前衛?後來,在台灣館開幕的那晚,有了答案。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攝影)

那晚正好是布吉納法索與台灣斷交,說實在,如果此時身在台灣,這個消息對我來說也許有些無感,但宣布的當下人在國外,尤其又在一個國際交流的展覽場合,斷交的消息反而帶來不少衝擊,腦袋裡想著:「台灣館在威尼斯雙年展裡的定位?其他國家會怎麼樣看我們?台灣館在這雙年展裡,能證明些什麼?」

後來黃聲遠給了我答案。

他因為和土耳其館、英國館的建築師交流,來不及趕上台灣館開幕記者會,展覽開幕主角缺席,大概也只有黃聲遠做得出來。不過外交體系出身的文化部次長楊子葆倒是笑得開懷,認為這才是真正的文化外交。

也許我的思慮都是多餘,威尼斯雙年展本身就是個大型的社交場,任何藝術家、建築師都可在這自由表意,和世界做朋友。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