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旅行的夢想家

發稿時間:2013/11/30
時空旅行的夢想家
時空旅行的夢想家
作者|吉蒂.弗格森
譯者|蔡承志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3/11/01

  史蒂芬.霍金是在愛因斯坦之後,當代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也是影響人類進程的大科學家。霍金博士認為自己是「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夢想家」,但在書中感覺他更是「革命家、教育家」,始終為自己的生命和理論奮戰,且樂於與他人分享所知所學。在處處受限的軀殼中,可以看到他自由、跳躍的想法和論點。本書不只對物理、宇宙學有興趣的讀者必讀,一般讀者也能從中找到感動、獲得啟發。

文章節錄

《時空旅行的夢想家:史蒂芬.霍金》

第一篇 宇宙的先行者:一九四二至一九七五

  霍金十二歲時,有兩位同學下注賭他的未來。約翰.麥克雷納罕(John McClenahan)賭史蒂芬永遠成不了大器;巴席爾.金(Basil King)賭他會變得很厲害。賭注是一袋糖果。霍金小時候並不是什麼神童。有些報導稱他才氣橫溢卻毫無章法,不過霍金記得自己當年不過是個尋常的英國學童,很晚才學會閱讀,他的筆跡讓老師傷透腦筋。他在班上排名不超過中等程度,如今他則辯稱:「班上同學都非常聰明。」不過當時他非常有興趣學習時鐘、收音機的運作原理,也說不定有人從這點就能預測,往後他會在科學界或工程界求發展。他拆開那些東西鑽研個中道理,卻很少有辦法重新組裝回去。霍金的身體動作協調性始終不好,他也不喜歡運動或其他體能活動。除非萬不得已,學校的任何運動隊伍幾乎不會選他加入,所以麥克雷納罕有充份理由認為自己能贏得賭注。

  至於金同學,大概只是表現朋友的忠誠,或者喜歡賭長期發展。也許他真的看出連老師、家長和霍金本人都沒有察覺的特長。雖然他沒有開口要那袋糖果,不過也該去拿了,因為經過那麼平庸的童年,如今霍金已成為當代出類拔萃的才智之士,也是最受景仰的時代英雄。這種轉變如何成型,個中謎團單憑傳記細節無從解釋。就此霍金表示:「我依然只是個從來沒有長大的孩子,還是繼續問『怎麼做』和『怎麼會』的問題,偶爾會找到答案。」……

不是庸才

  一九五九年十月,十七歲的霍金前往牛津,進入父親當年就讀的大學學院。學院設在高街(High Street),位於牛津核心地點。這所學院在一二四九年創辦,是當今牛津眾多學院當中最古老的一所。霍金研讀自然科學,主修物理學。這次他不研讀數學有其他考量,因為數學不過是用來研究物理學並認識宇宙如何運作的工具。然而,他後來懊悔沒有多花精神通曉數學。

  牛津的建築就像劍橋一樣,把中世紀迄今所有風格融於一爐,構成一種宏偉的大雜燴。但是那裡的知識與社會傳統比建築群出現更早,就像所有優異大學的傳統,是由正統的理智光輝、虛張聲勢與造假,以及天真愚蠢的舉動和純然墮落混雜而成。一個年輕人若對這些事有絲毫興趣,那麼霍金在新環境裡就有許多選擇。不過,入學後約一年半時間他既孤單又煩悶,有很多同學都比他年長,這不只是由於他提早入學,也因為其他人都曾休學上戰場。史蒂芬沒有藉著勤奮向學來排遣煩悶,因為他發現自己幾乎不必讀書就能混得比其他人好。

  牛津的個別指導課往往名不符實,並不是一對一輔導,而是每兩三個學生安排一位個別指導老師。一位名叫戈登.貝里(Gordon Berry)的年輕人成為霍金的個別指導課搭檔。一九五九年米迦勒學期〈秋季第一學期〉進入大學學院主修物理的學生,含他們兩人總共只有四位。這個小小的新生團體:貝里、霍金、理查.布賴恩(Richard Bryan)和德里克.波尼(Derek Powney),大半時間都待在一起,和學院其他人不怎麼往來。

  第二年過了一半,霍金才開始喜歡牛津的生活。多年後伯爾曼描述他時,字裡行間很難令人相信講的就是史蒂芬.霍金,因為早先幾年他看來是那麼普通,在牛津第一年又讓他那麼煩悶。

  伯爾曼說:「我想,他大概就是要努力屈就〈其他學生的〉水準,融入那群男生。如果你不知道他的物理學與某個程度的數學能力,那麼他也不會告訴你的……他非常受歡迎。」另有些人也記得霍金在牛津第二、三年的情況,他們描述他很有生氣,活潑又很能適應。他蓄留長髮,以機智著稱,喜歡古典音樂和科幻。

  霍金記得,牛津當時的學生態度多半是非常反抗工作:「要嘛就是不必努力也很優秀,不然就是接受自己的限制,認命拿到第四等成績。靠著努力讀書來提高成績,會被看成是庸才的象徵,庸才是牛津語彙中最低劣的稱號。」霍金不受約束的獨立精神,還有他對讀書的率性態度,在這裡如魚得水。有一天上個別指導課時他解出一道習題,讀了一遍之後就滿臉不屑的把紙揉成一團,甩過教室拋進字紙簍。

  對於霍金這種能力的學生而言,物理是不需要關心都能順利通過的課程。霍金形容物理課程:「簡單得可笑。你只需要每週上一、二堂個別指導,不必去聽課就能及格。不必記得許多論據,只需記幾條方程式就夠了,而且不必花太多時間做實驗就能及格。」貝里和他發現好幾種做法,抄捷徑收集資料並完成各個實驗環節。「我們根本沒有認真投入,」貝里回顧:「而史蒂芬也是從頭到尾都沒有用功。」

  波尼提起一段往事,談到他們四人拿到一份作業,必須回答電學和磁學習題。作業含十三道問題,他們的個別指導老師伯爾曼要求他們盡量在一週內多解出幾題,下一堂個別指導課時繳交。那一週結束時,布賴恩和波尼都努力解出一題半,貝里只解出一題,而霍金還沒動手解題。

  個別指導課當天上午,霍金缺了三堂課來寫那些習題,他的朋友都以為這下他要得到報應了,但中午時霍金陰著臉對他們表示,他只能解出十題。起初他們還以為他在開玩笑,後來才明白,他真的解出十題。依照波尼的說法是,霍金的朋友在那時都體認到:「我們不單是沒有住在同一條街上,根本是不住在同一顆星球上。就算進了牛津,依照史蒂芬的標準,我們肯定全都笨到極點。」

不單是霍金的朋友覺得他的才智令人讚嘆,伯爾曼博士和其他輔導老師也都認為霍金的頭腦實在優秀:「他和同年齡的人完全不同。大學部物理學完全難不倒他,他幾乎不用下功夫。真的,凡是能解的習題他都解得出來。對他來講,只需要知道某道問題有解,他都解得出來,也不必參考別人是怎樣解出來的。他手中有沒有書我不知道,不過他沒有太多書,而且他不做筆記。我可沒有自負得以為自己能教他什麼東西。」另一位個別指導老師表示,霍金是喜歡揪出教科書錯誤更勝解題的學生。……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