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企業想分「單身」這杯羹
「年輕人不想婚」的現象,雖讓人擔心可能對社會造成衝擊,但有專家學者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這群年消費實力已達2兆美元的單身消費者,其實有助帶動各地城市與社區欣欣向榮。
文/顏伶如 (中央社駐波特蘭記者)
單身族群如今在美國人數到底有多龐大?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 估計,現在所有年輕人滿50歲時,每四個人當中就會有一個人是終身未婚。
從華府、亞特蘭大、丹佛到聖路易(St. Louis)、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以及西雅圖,各大城市裡,只住著一位居民的住屋約達40%,若在紐約曼哈頓, 民眾獨居的比率更直逼50%,數字看來頗為驚人,但與歐洲熱門城市─例如倫敦、巴黎相比, 則顯得不相上下;北歐大城斯德哥爾摩的單身獨居比率已高達60%。
「年輕人不想結婚」的現象,雖讓部分人士擔心可能對美國社會造成衝擊,但也有專家學者從另一個角度分析,單身族群的蓬勃發展,其實有助於帶動各地城市與社區欣欣向榮。
舉例來說,不管是參與社會團體、公眾活動,或是上課進修、擔任慈善義工等,單身男女的時間安排比已婚者更自由。要說手頭有剩餘的閒錢可用於上館子外食、到健身房運動等休閒消費,單身人士同樣擁有較多揮灑空間。
曾出版暢銷書《單飛:獨自居住的非凡崛起以及令人意想不到的優點》(Going Solo: The Extraordinar y Rise and Surprising Appeal of Living Alone)的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社會學教授克萊能伯格(Eric Klinenberg)便說,全球各地消費者獨居的現象異軍突起,「是我們竟沒能提早發現並予以命名的一次大規模社會改變。」
在美國,獨居的單身消費者, 每年消費實力累計高達約2兆美元(約新台幣60.7兆元),吸引腦筋靈光的廠商與店家近幾年紛紛搶攻「單身經濟」(solo economy)市場大餅。
房地產仲介商「科威國際不動產」(Coldwell Banker)約從五年前開始,便有吸引單身消費者的促銷方案;居家修繕連鎖商「羅威公司」(Lowe's)則推出「獨居單身女子自己動手裝修浴室」的電視廣告。在「單身消費者」(solo consumer)訴求中,又注入一股女性獨力自主的「女人力量」色彩,頗受女性消費者青睞。
雪佛蘭(Chevrolet)車款之一的「Malibu」,新車廣告主打單身女子情場失意找閨蜜一起開車出遊;就連多年來都以訂婚、結婚戒指為主力商品的首飾商DeBeers,前幾年也推出高價新產品「右手戒指」(r ight hand ring),鼓勵單身女性不妨好好犒賞自己一番。
對於「單身經濟」漸趨熱門,全球市調研究機構「市場研究協會」(Market Research Society)執行長佛羅斯特(Jane Frost)指出,企業廠商必須在宣傳行銷時採取更精緻細膩的手法,「不能再跟往常一樣,老是把重心放在已婚夫婦或適合闔家大小的路線,而必須把焦點轉移到單身消費者身上。」
佛羅斯特進一步指出,要成功打動單身消費者的心,進而賺到他們的錢,可能要花費頗大一番功夫才行,因為單身族群的組成內容其實相當多元,幾乎橫跨人口統計的每一個項目,「每位單身消費者之間,並不存在絕對同質性」。佛羅斯特也表示,目前市場上還沒有看到鎖定單身消費者的重點行銷,因為這個領域仍處於萌芽階段。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2017年8月號;本文由《全球中央》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