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當飼料 日農養出名牛
後來他想到,柿子吊起風乾後的口味甚佳,於是他一邊觀察牛隻吃飼料的情況,一邊調整橄欖渣口感,最後發現,乾燥處理過的橄欖渣不具苦澀味道,甚至帶有類似焦糖的香味,牛也吃得很滿意。
文、圖 楊明珠
日本香川縣小豆島是日本橄欖栽培的發祥地,小豆島的「讚岐牛」則是日本和牛先驅。結合歷史、技術、氣候風土等條件,小豆島酪農石井正樹養育出讚岐牛當中備受好評的「橄欖牛」,甚至外銷至法國。
香川縣養牛的歷史可追溯到西元700年,小豆島更是日本最早培育和牛的地方。小豆島養的牛,在京都、大阪都備受好評,被稱為「讚岐牛」。而讚岐牛中的「橄欖牛」,更是如今香川縣知名的代表性特產。
橄欖牛是65歲的石井正樹獨自「研究」養出來的牛。在小豆島土庄町養牛的他,利用小豆島特產「橄欖渣」做為牛飼料,成功培育出附加價值高的品牌牛。
2014年11月,日本民間部門農林水產第15屆研發有功者的表揚典禮上,石井獲頒農林水產大臣獎。獲獎的理由是,「成功研發出橄欖渣飼料化的技術及促進地方商品品牌化」。
高中時,石井離開小豆島求學,畢業後,又牽著兩頭牛回到小豆島,一邊當消防隊員,一邊持續養牛。有一天,肉品流通業者問他,「何不創造可賣高價的品牌牛?」石井於是開始動腦筋思考,如何才能養出具有特色的牛隻。
就在苦思之際,他聽說和牛評審會是以「油酸」(Oleic Acid)作為評估肉質的基準,於是他想到,可以好好利用小豆島的特產─「橄欖」。
明治41年(西元1908年),日本曾有三個縣利用進口的橄欖苗木種植橄欖樹,結果只有香川縣栽種成功,小豆島因此成為「日本橄欖樹的發祥地」。
油酸是一種單不飽和Omega-9脂肪酸,存在於各種動物脂肪與植物油中。油酸的英文「Oleic Acid」名稱,就是源自橄欖(Olive)。油酸的多寡與否,通常被認為與牛肉可口程度有很大關係。
*看單篇不過癮?訂閱全本電子雜誌《全球中央數位雜誌》
從2008年開始,石井向製油工廠要來橄欖油渣,餵食牛隻。他說,起初餵食的橄欖渣含有較多水分,太澀、又沒香味,牛隻不喜歡吃。
後來他想到,柿子吊起風乾後的柿子乾口味甚佳,於是他一邊觀察牛隻吃飼料的情況, 一邊調整橄欖渣口感,最後他發現,乾燥處理過的橄欖渣不具苦澀味道,甚至帶有類似焦糖的香味,牛也吃得很滿意。最後,研發出將橄欖渣曬乾,再放在溫室中乾燥兩週的理想方法。
以前這些飼料準備過程都是石井自己做,相當辛苦,現在已經有業者可以提供加熱乾燥完成的橄欖渣飼料。橄欖渣在每年的11、12 月製作、儲藏,便可穩定供應一年間所需的數量。
醫學研究指出,橄欖油的主要成分具有預防疾病的效果。石井說,原本體弱的牛隻吃了含橄欖渣的飼料之後,毛變得亮滑,身體也變得健康。他也聽到顧客反映,橄欖牛的牛肉外表看起來油脂多,但實際吃起來卻很爽口、好吃。此外, 由於橄欖富含抗氧化物多酚(polyphenol),肉質看起來也很新鮮。
他曾在沒有告知使用橄欖渣當飼料的情況下,將牛出品到共勵會(拍賣市場)上,當初建議他改良肉品的流通業者也稱讚說:「牛肉變好吃了」。
在香川縣的品牌牛「讚岐牛」中,只有餵食一定橄欖渣飼料數量的牛,才能稱為「橄欖牛」。目前,讚岐牛中有八成是橄欖牛。一頭橄欖牛身價約120 萬日圓(約新台幣33萬元)。石井說,起初養殖橄欖牛是希望提高附加價值,原本只估計能提高2、3萬日圓,未料竟多了20 萬日圓。
目前,石井成立的兩間飼育農家以及小豆島橄欖牛研究會,都受到香川產業支援財團、農協(相當於農會)的支持,牛隻品質、生產狀況趨於完善, 「橄欖牛」還被認證為香川縣品牌商品,甚至遠赴澳洲、新加坡、泰國、歐盟等國宣傳。(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2015年11月號;訂閱《全球中央數位雜誌》;本文由《全球中央》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