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瘋台灣 移民首選
台灣的風景多元,消費便宜,多數人民友善,加上兩地語言相同,讓台灣對香港人充滿了吸引力;有意移民的族群,甚至連千萬富豪也在內。
文/張淑伶
不少香港人只要有三天兩夜的假期,就喜歡往台灣跑。這股對台灣的喜愛,讓有些人從旅行者變為移民,甚至因為香港社會政治氣氛的「悶」,讓移民台灣的討論越來越多,只是,愛情故事不都有美好結局,「因了解而分開」的例子也有。比起香港,台灣的風景多元,消費便宜,多數人民友善,加上兩地語言相同,讓台灣對香港人充滿了吸引力;有意移民的族群,橫跨年輕人、一般上班族、高收入專業人士,甚至連千萬富豪也在內。
香港租金高、生活節奏快,繼書店因付不起房租被逼上二樓,形成「二樓書店」風景後,現在餐館及個性小店也逐漸在街道一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服飾店、金店等收益較高的商家;在香港人眼中,巷弄裡充滿驚喜和人文味的台灣,是個充滿「小確幸」的地方,但不是只有文藝青年和中產階級喜歡台灣。
花旗銀行委託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進行的調查,於去年9月23日至今年2月17日之間訪問了3,400人,據此推算香港有5萬6,000名千萬富翁,其中11%(6,160人)計畫未來五年移民,當中英國及加拿大排名首選,台灣則是亞州首選,占了14%;富人對物價敏感度低,台灣低廉的物價理應對他們不是什麼誘因,生活方式可能才是重點。專營兩岸四地房地產的中原地產台北總經理張紹權說,一些移民加拿大的香港人,上了年紀後還是回到香港,因為覺得北美太冷,吃的不合,英文不太通,醫療也沒那麼便利,而這些在台灣都不是問題。
有些香港人覺得台灣的薪資過低,特別是如果還要拿台灣的薪水奉養在香港的父母,太過辛苦,因此對移民台灣裹足不前。富人相對沒有這個問題,因為不需要在台灣找工作。張紹權就說,他經營的客戶中,一些在台灣置產的港人不見得是移民,他們是公司老板、醫生、建築師、律師等專業人士,在港台兩地飛來飛去,來台像渡假,「是一群真正想要樂活的人」。
一般台灣民眾在意,香港有錢人在台置產,會不會拉高房價,張紹權說得很謹慎,他表示自己遇到的投資客很少,幾乎沒有,「但是站在人性觀點,你一定不希望自己買的房子貶值。」
*看單篇不過癮?訂閱全本電子雜誌《全球中央數位雜誌》
暨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李廣健1993年就來台,一開始在當時的台南師範學院任教,充滿人情味和歷史人文味的台南,和香港非常不同,李廣健細細品味此地的生活後說,「台南是個很值得住下來的地方。」1999年他受邀到暨南大學任教,原本只是抱持去看一看的心情,結果一看到日月潭,覺得「驚呆了」,就此決定留下。
從香港嫁到台灣的岑小姐(化名)今年32歲,她說自己最不適應的是工作文化。香港人溝通直接,講求效率,台灣人卻崇尚「溫良恭儉讓」,語言和態度比較「曖昧」,譬如台灣人喜歡說「沒關係」、「還好」,「那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岑小姐花了很多時間才適應這裡的職場,和公務員打交道的經驗也讓她覺得,台灣的公務員太過官僚。岑小姐的一位香港朋友,移民高雄一年半後,就把房子賣了回香港,這位朋友的體會是,當台灣人知道你是來玩的,對你非常友善,但知道你是移民,就覺得你是來「搶資源」的,要不就是有意無意表達出「台灣很好吧?香港很差吧?」的態度,或覺得「你在香港混不下去才來的吧?」言談令人不舒服,岑小姐說:「台灣人有條件自大,但不知為何經常表現得很自卑」。
台灣和香港,是兩個看起來很像,但其實很不一樣的地方,有些人以為「很像」,卻發現適應起來也需要花時間。曾任駐港光華中心主任的羅智成比較兩地,認為台灣是個「水平」社會,香港則是「垂直」社會;水平社會注重平等,垂直社會則很有爬升的動能,但分配正義薄弱,他形容香港職場是「快狠準」,就事論事,高度工具理性,台灣社會相對較能自我解壓。羅智成表示,台灣也許不是個有效率、但卻是有同理心的地方,他高度肯定台灣展現出來的多元價值和平等特質,他所認識的來台港人,對台灣都有很正面的評價。
台灣與周邊的國家地區互動越來越密,移民到底是搶食資源還是帶來人口紅利?地產業者張紹權說,能不能把香港富人的資產也吸引到台灣,幫助台灣的經濟與產業發展,要看政府的智慧,譬如善用各項投資與稅務法規;他相信香港來台移民中包含了素質不錯的青壯年人才,藉由產業上「把餅做大」,對台灣和留台港人都能正面加分。
羅智成認為,一個社會是由「心理弱勢者」主導,還是有自信的人來主導,會影響社會氛圍;台灣未來要成為「自保」型的社會,還是要勇敢走出去,台灣社會的組成與選擇將會做出決定。(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2015年6月號;訂閱《全球中央數位雜誌》;本文由《全球中央》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