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不能沒有克里米亞
克里米亞特殊的戰略地位,對俄羅斯而言極為重要。俄羅斯1990年代曾立法想收回克里米亞,遭烏克蘭當局抗議嚴重干預內政,最後協議讓克里米亞成為烏克蘭境內的自治共和國。
文/馬嘉霙(莫斯科大學語言系博士生)
2013年底,烏克蘭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中止和歐盟簽屬政治與自由貿易協議,引發西烏親歐民眾不滿,隨後發生嚴重暴動,親歐勢力並於2014年2月底上台。3月中烏克蘭所屬、親俄的克里米亞共和國自行宣布獨立,並公投決定回歸俄羅斯。這一連串令世人目不暇給的變化,當從俄羅斯、烏克蘭與克里米亞之間的歷史說起。
西元1768至1774年,第五次俄土戰爭開打,鄂圖曼土耳其戰敗,雙方簽訂《庫楚克─開納吉條約(Treaty of Kuchuk Kainarji)》,歷時七年的戰爭終告結束,克里米亞也因此脫離鄂圖曼土耳其統治,宣告「獨立」。1783年俄羅斯終於將克里米亞併入版圖,同年,凱薩琳大帝下令成立黑海艦隊,俄羅斯就此將勢力伸入黑海。爾後200多年間,克里米亞始終屬於俄羅斯領地。
西元1954年,時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的赫魯雪夫將克里米亞半島從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中分出,劃給當時的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從當時政治局勢來看,克里米亞仍然是蘇聯的一部份。西元1991年,蘇聯解體,各加盟共和國紛紛宣告獨立,克里米亞這份「大禮」就這樣成為烏克蘭的一部分,俄羅斯在一陣天搖地動後,失去黑海最重要的戰略領地。
關於赫魯雪夫將克里米亞送給烏克蘭的原因至今仍多有猜測。其中最多人接受的說法是,克里米亞是赫魯雪夫送給烏克蘭,做為俄烏結盟300年的禮物。
第二個原因則是,烏克蘭在1930年代深受史達林大清洗所害,在大清洗中死亡、進勞改營和被驅逐出境者不計其數。赫魯雪夫曾在1938年出任烏克蘭第一書記,也許是這個理由,他希望藉由贈與來緩和烏克蘭人民的情緒,減緩民族分裂的危機。
第三個原因則是經濟考量,1940年代中期,大量的克里米亞韃靼人、保加利亞人被史達林流放至西伯利亞,半島人數銳減,連帶影響農業產值;1953年11月,赫魯雪夫在巡視克里米亞後,便打算將之劃歸於鄰近且經濟相對強盛的烏克蘭。
蘇聯解體後,面對這麼重要一塊領地的喪失,許多俄國人深深覺得當年赫魯雪夫的決定實在大錯特錯,於是出現第四個原因──赫魯雪夫同志在那年某次酒會上多喝兩杯白蘭地,糊裡糊塗地將克里米亞畫給烏克蘭。
當然,考量到克里米亞重要性,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不是沒有想過將其收回。1992年議會通過廢止1954年贈送之決議,隔年又通過收回克里米亞海軍基地城市塞凡堡(Sevastopol)法令,然而烏克蘭當局稱俄羅斯嚴重干預內政,並強調克里米亞是烏克蘭不可分割的領土。雙方一來一往,最後協議克里米亞成為烏克蘭境內的自治共和國。而後20幾年至今,當烏克蘭政權親歐,克里米亞便會出現回歸俄羅斯的聲音;反之,當烏克蘭親俄,克里米亞也就相對平靜。
總的來說,克里米亞一直存在「地」和「人」的矛盾:克里米亞半島主權屬於烏克蘭,但是半島上俄羅斯人占了58%,烏克蘭人只有24%,其他還有克里米亞韃靼人占12%,其他民族占6%。平日居民有77%使用俄語,11.4%使用克里米亞韃靼語,而只有10%的居民使用官方語言烏克蘭語。克里米亞始終保持親俄立場,2006年俄烏「天然氣之爭」,烏克蘭提出要加入北約時,克里米亞自行宣布整個半島是「非北約區」,和當局採取不合作態度,在這次烏克蘭事件中亦然。
克里米亞特殊的戰略地位,對俄羅斯而言極為重要。它位於黑海北方,經土耳其海峽可到達地中海,經由地中海又可通大西洋、印度洋等海域,這些都是俄羅斯北方艦隊、波羅地海艦隊和太平洋艦隊都難以到達的地方。失去克里米亞,俄羅斯等於喪失對這些水域及鄰近陸地的影響力,同時也使俄羅斯西南方領土瞬間失去保護。
而從烏克蘭的角度,保有克里米亞除了維持領土的完整性以及戰略上的考量,還有能源經濟層面的重大意義。克里米亞半島和黑海蘊藏大量的天然氣。儲量之豐,可讓烏克蘭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對於目前親歐派政權來說,更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失去的寶藏。
克里米亞半島西南方的塞凡堡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的主要的駐紮點。失去克里米亞的俄羅斯不願意放棄黑海的控制權,於是在西元1997年,他們向烏克蘭「承租」塞凡堡,租期至2017年5月。西元2010年,俄烏兩國簽署協議,俄方打折出售天然氣給烏克蘭,烏克蘭則將塞凡堡租期延長至2042年。
烏克蘭最後選擇親俄還是親歐?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是不是最佳解?俄羅斯如何在動輒得咎的大環境下做出漂亮的決斷?影響未來俄羅斯、烏克蘭和克里米亞情勢發展的因素,包括歷史過往、三方當局、人民力量以及歐美勢力等,相關變化牽動世局,世人無不關注。(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2014年4月號;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