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不購物 無消費日響應減法生活
無消費日藉由「撞期」黑五購物節凸顯消費主義對地球的嚴重破壞,讓許多人有時間思考「金錢=幸福」這個概念到底合不合理,意識到幸福並不總是來自「買東西」。
文/胡玉立 (中央社駐多倫多記者)
「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是北美地區瘋狂購物的大日子,但消費者年年在這號稱全球規模最大的購物節瘋狂搶購之際,也有成千上萬人選擇在同一天24小時內「什麼也不買」,以慶祝「無消費日」(Buy Nothing Day),抵制黑色星期五。
24小時什麼都不買 要你反思購物意義
無消費日最早是由加拿大溫哥華藝術家戴夫(Ted Dave)在1992年創立,希望引起人們對過度消費問題的關注、反思購物意義。
一開始,戴夫將此日訂在9月舉行,但合作推動「無消費日」的加拿大反消費主義雜誌《廣告剋星》(Adbusters)1997年毅然改期至黑色星期五,藉由「撞期」凸顯商業主義和消費主義對地球的嚴重破壞。
改期之舉,讓無消費日知名度與日俱增,愈來愈多人在感恩節過後的黑色星期五24小時內完全不購買任何東西,有些人則會打扮成「殭屍」在百貨公司「散步」。
由於任何人都可以成為這項使命的一分子,參與的人和組織已不僅限於北美社會,現在無消費日已成為一個全球抵制黑色星期五的國際抗議節日,每年有超過65個國家或地區、上百萬人慶祝;參與國家包括美、加、英、日、法、德、挪威、奧地利、紐西蘭、以色列、印度和荷蘭等。
無消費日怎麼過? 扮殭屍逛賣場抵制黑五
今年的黑色星期五/無消費日是11月26日。在這一天,可以如何慶祝無消費日?根據創始者構想,支持者可用以下幾種方式來「過節」,從消費者角度來進行有意識的文化抗議行動:
一、24小時抵制購物。這個節日的主要目標,就是24小時不買任何東西。所以,除了購物,參與者可與家人共度時光、在家裡讀書、玩遊戲、看電視等等。
二、參加「殭屍步行」。無消費日的共同傳統之一,就是大家一起扮成「殭屍」在購物中心閒逛、什麼也不買。如果有人問你在做什麼,可以簡單談談什麼是無消費日。
三、在百貨商場推著空的購物車閒晃,卻不消費。就算推車中有物品,最後還是什麼也不買地棄推車離去。
四、去戶外來一趟野餐,遠離黑色星期五的購物喧囂,在鄉間或山區輕鬆享受一個完全不買東西的假日,欣賞大自然免費提供的美麗風景。
五、鼓勵他人剪掉信用卡,終結卡債。想要用這種方式慶祝無消費日的人,可以拿著一把剪刀和一張海報站在購物中心裡,海報上可以寫明自己願意幫助所有「不想再刷卡」或想「結束購物癮」的人,剪掉他們手上的信用卡。
六、籌辦或參與無消費日遊行。號召所有對無消費日感興趣的親朋好友或社區成員,一起和平地走上街頭或到購物中心遊行。別忘了隨身攜帶無消費日海報和布條。
七、提高社會意識。趁著這一天,讓更多人明白你抵制黑色星期五的行動背後意義,看清過度消費的負面後果,包括利用社群媒體的力量,讓社會大眾聽到你的聲音。
拒絕衝動購物減浪費 幸福不必來自「買東西」
無消費日自1992年創立迄今近30年,它批評消費主義和社會無謂的浪費,鼓勵人們明智消費,只購買自己需要和負擔得起的東西,不要衝動購物、避免債務。它讓許多人有時間思考「金錢=幸福」這個概念到底合不合理,意識到幸福並不總是來自「買東西」;幸福不必圍繞著唯物主義。
讚揚和支持者認為,它對當今社會有好處,因為它不會對商店造成太大傷害,卻可以提高意識,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減少不必要商品的銷售,社會終將受惠。
但批評者認為,無消費日宗旨是要提高人們對過度消費主義的認識,但迄今仍未達到目標;無消費日似乎只是在消除症狀,而非治療疾病。
畢竟,如果每年只是在黑色星期五不購物,結果仍是徒勞。在一年365天中只有一天刻意不消費,大眾消費主義並不會就此停止。
就算大家可能有一整天不買任何東西,卻不代表著他們會用這一整天來享受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更好的做法應是在這一天推廣社區服務或戶外活動,讓人們更有意識地重新安排自己生活中的優先順位。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