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韓國人飲食習慣改變 辣炒年糕等傳統小吃店逐年倒閉

2025/2/2 14:45(2/2 15:4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韓國傳統小吃辣炒年糕、飯捲價格近年隨著通膨水漲船高,價格不再像過去一般親民。圖為販賣辣炒年糕及炸物店家。中央社記者廖禹揚首爾攝  114年2月2日
韓國傳統小吃辣炒年糕、飯捲價格近年隨著通膨水漲船高,價格不再像過去一般親民。圖為販賣辣炒年糕及炸物店家。中央社記者廖禹揚首爾攝 114年2月2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廖禹揚首爾2日專電)辣炒年糕、飯捲、韓國拉麵都是過去韓國人最愛的傳統飲食,不僅好吃又物美價廉,但近年減少澱粉攝取的風氣興起,加上物價大幅上升,專賣這類小吃的店家數量逐年減少,價格也不如過去親民。

根據韓國統計廳資料,從2016年到2021年為止,販賣飯捲等平民料理的小吃店家數都持續成長,在2021年達到4萬8898家,但在2022年轉為跌勢,一年內減少4.6%,共計2000多家,與整體外食業同期家數成長7.4%相比,差異更為明顯。

其中影響最大的因素,大約可分為兩大點,一是作為主要消費族群的10到30多歲年輕人飲食習慣改變;另一是近期物價快速飛漲,過去可以便宜飽腹的飯捲、辣炒年糕等國民美食價格開始變得沒那麼親民,消費者自然開始尋找其他替代品。

重視外貌管理的韓國年輕人近年吹起「健康飲食」風潮,增加蔬食及蛋白質分量、減少澱粉類攝取,而這類小吃店販賣品項一般以澱粉類為主,包括韓國泡麵、飯捲、辣炒年糕、炸物等,自然不受青睞,甚至流行起以蛋絲代替白飯的新型飯捲,沒能跟上潮流更新品項的店家更容易被淘汰。

據調查,韓國近年的米消費量也持續下降,每年每人的消費量在2019年首次跌破60公斤來到59.2公斤,至2023年已降至56.4公斤,顯見過去「一定要吃飯」的韓國人觀念開始改變。

同時,受到物價上漲影響,年輕上班族之間也開始流行起自己帶便當,中老年族群則比過去更傾向購買便利商店更為便宜的飯捲、便當。

從韓國統計廳今年1月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可以看到整體外食消費者指數較去年上升3.1%,來到121.01(2020年為100),增幅大於整體消費者指數(2.3%)。其中辣炒年糕價格上升5.8%、飯捲5.3%,分列漲幅最高的第1及第3名。

訂閱《國際新聞》電子報 第一手掌握世界最新脈動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以飯捲為例,相較於每天要現捲、人力成本較高的飯捲店,便利商店的流水線產品價格低廉許多,據統計,50至60多歲族群近兩年在便利商店消費金額分別增加18.3%及21.4%,顯示中老年族群利用便利商店解決飲食需求的比例增加,光顧傳統小吃店的機率就更下降。

在物價持續成長的狀況下,原物料及人力成本都增加,再加上一般民眾需求減少,通常為自營業者的傳統小吃店紛紛大喊吃不消,營業家數恐怕還會持續減少。(編輯:田瑞華)1140202

辣炒年糕、炸物、飯捲等韓國傳統飲食,不只韓國人喜歡、也深受外國觀光客喜愛。圖為首爾街頭辣炒年糕攤。中央社記者廖禹揚首爾攝  114年2月2日
辣炒年糕、炸物、飯捲等韓國傳統飲食,不只韓國人喜歡、也深受外國觀光客喜愛。圖為首爾街頭辣炒年糕攤。中央社記者廖禹揚首爾攝 114年2月2日
原物料價格及人力成本高,加上韓國人飲食習慣改變,許多販賣辣炒年糕、飯捲等傳統小吃的自營業者大喊吃不消,營業家數也較過去減少。圖為開在弘大鬧區的小吃店。中央社記者廖禹揚首爾攝  114年2月2日
原物料價格及人力成本高,加上韓國人飲食習慣改變,許多販賣辣炒年糕、飯捲等傳統小吃的自營業者大喊吃不消,營業家數也較過去減少。圖為開在弘大鬧區的小吃店。中央社記者廖禹揚首爾攝 114年2月2日
重視外貌管理的韓國年輕人近年吹起「健康飲食」風潮,過去以米飯為主的飯捲開始出現以蛋絲替代部分、甚至全部米飯的版本。中央社記者廖禹揚首爾攝  114年2月2日
重視外貌管理的韓國年輕人近年吹起「健康飲食」風潮,過去以米飯為主的飯捲開始出現以蛋絲替代部分、甚至全部米飯的版本。中央社記者廖禹揚首爾攝 114年2月2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