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有隱憂 便宜代價恐更高
Zara造就廉價時裝霸業,卻被揭發製造的衣物含有毒物質、提供極差的勞動條件等。消費者應記得,消費也是一種政治和道德選擇,若要以他人權益和自身未來的生活環境和健康為代價,長遠來看,便宜的其實也許更貴。
文、攝影/曾依璇 (中央社駐巴黎記者)
廉價流行服飾品牌如今滿街都是,但最具存在感的Zara地位始終屹立不搖,它在全球造就了廉價時裝霸業,也讓品牌創辦人奧蒂嘉(AmancioOrtega)成為世界巨富之一。
Zara成立於1975年,屬於西班牙Inditex集團旗下品牌,在全球約90國擁有數千家門市,無論到哪個大城市,幾乎都可以找到Zara。
法國人戲稱,比起高級訂製裁縫服裝,「成衣」(prêt -à-porter)等於「隨時可以丟」(prêt-à-jeter);以Zara為代表的快時尚,或許更把成衣的「可棄性」發揮到極致。
好些廉價時裝的消費者都有類似經驗,兩個月前買的衣服,才下水幾次就開始鬆垮,款式也已經不流行。
這些廉價成衣不經用,舊衣回收站都不一定願意收,也因為本來就便宜,沒有留存或轉賣價值;這麼一來,消費者只能以丟棄的方式處理這些舊衣。
《費加洛報》(Le Figaro)引述法國女性成衣聯盟資料,2015年法國女性每人平均花385歐元(約新台幣1萬3,700元)買衣服,與前一年相較,大致維持穩定。
若進一步以年齡層細看,13歲到24歲的年輕人最願意花錢買衣服,一年預算為646歐元,而他們又傾向光顧便宜的快時尚品牌,Zara、H&M等因此最容易受惠。
10年前的經濟危機,讓法國人勒緊褲帶的同時,傾向購買較便宜的衣物,Zara的業績因此不受景氣影響。
只是,廉價衣物買得愈多,丟棄的機會愈大,製造的汙染也就愈嚴重。
若業者為壓低成本,生產過程不當,對生態和人體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例如採用較可能在製程中汙染環境的生產方式和化學藥劑;在消費端,消費者買了便宜的衣服後,也可能因材質不耐或流行退燒而輕易丟棄。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調查了包括Zara在內的20個快時尚服裝品牌產品,於2012年公布一份報告,指Zara製造的衣物含有毒物質,還有易致癌的「偶氮染劑」。
綠色和平轉述Zara回應表示,Zara願在2020年前,達到衣物生產線不再使用有毒產品的目標。
製衣過程使用的含毒物質,有些會擾亂人體荷爾蒙,提高不孕甚至致癌率,毒素若流入水系統,滲入土地,更會大範圍傷害生態,並經由食物鏈毒害人體。
偶氮染劑的使用很普遍,但Zara作為全球最大成衣品牌,要求它為保護環境和人體健康而採取示範性措施也不為過。
Zara為維持架上產品的新鮮感並刺激消費,幾乎週週推出新品。《迴聲報》(Les Echos)報導,Zara每週進貨兩次,視市場需求調整進貨量,盡量避免庫存,因為管理庫存也需要成本。
為迅速上架,Zara的生產工廠常設在離法國不遠的國家,如摩洛哥、葡萄牙、土耳其等人工相對便宜的地方。
廉價產品產業經常被揭露壓榨勞工以降低生產成本,Zara也數度成為眾矢之的。
根據美國《富比世》(Forbes)雜誌7月底資料,Zara創辦人奧蒂嘉擁有約841億美元資產,是歐洲最有錢的人,也是全球最富有的零售業者。身為巨富,媒體卻不只一次揭發他的品牌供應商提供極差的勞動條件,甚至採用童工和非法移工。
英國廣播公司(BBC)2016年調查發現,有敘利亞難民在土耳其替Zara、Mango等大型品牌的供應商工作,勞動條件和環境都很糟糕,有些成人使用具毒性的化學藥劑處理牛仔褲,大部分的人連最基本的口罩都沒戴,工時更長達12小時。
《費加洛報》也曾報導,巴西當局2011年發現,Zara的供應商僱用非法移工,勞動條件幾乎可用「奴役」形容,他們每天工作14小時,每月只領120到200歐元薪水,比當地法定基本工資約238歐元低很多,其中甚至有14歲的未成年女孩。
生產成本、勞動權益和環境保護向來是拉鋸企業營運良心的主要因素,但這些因素彼此之間未必衝突,面面俱到並非不可能。
消費者則應記得,消費也是一種政治和道德選擇,即使商品一時廉價,但若要以他人權益和自身未來的生活環境和健康為代價,長遠來看,便宜的其實也許更貴。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