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回饋型群眾募資 消費者盼納消費行為

2017/9/24 21:58(9/25 19:0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募資平台專題(中央社記者余曉涵台北24日電)曾購買募資平台的收納產品卻引發消費糾紛的民眾汪欣影認為,群眾募資的「回饋型」應該視為消費行為,並比照預售商品適用相關法律,否則難保有不肖業者因主管機關可認定為「投資」,而藉此吸金。

近期台灣掀起一股募資平台風潮,讓有點子、無資金來源的業者,可以透過平台募資,收集資金後將產品推出且順利上市,像是日前很夯的台灣自製月經量杯就是其中一例。

但隨著募資平台的興起,爭議也陸續傳出,倒底透過募資平台購買商品,算是投資行為或消費行為,目前不論國外或台灣,適法性仍然不明,需個案認定。

曾在募資平台購買收納產品,最後卻引發消費糾紛,頻頻走司法程序的汪欣影,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回饋型」的群眾募資,就應該被認定為購買,且應適用預售商品相關的法令保障。

汪欣影在募資平台上購買收納產品,但廠商卻遲遲不肯出貨,甚至還在國外的其他平台上架銷售。氣不過的汪欣影因此在網路上發起連署,一併向各地消費者保護官申訴,並走上司法程序,後來雖然在消保官介入協調跟募資平台的協助下,台灣區消費者都收到廠商退款,但仍不時有類似狀況的國外消費者透過網路跟汪欣影聯絡,希望汪欣影可以協助向廠商求償。

汪欣影說,群眾募資的回饋型其實很像是常見的預售屋的銷售手法,先跟消費者收取金額後,將這筆錢當作建設或製造基金,最後交付商品給消費者,那為何預售屋就是消費行為,而群眾募資的回饋型就是投資行為?

汪欣影指出,即使真的認定為投資行為,業者也需有相對的賠償責任,但現在的狀況是業者不需負擔任何責任,只要跟消費者講一句「做不出來」,就可以把錢拿走,不須負擔責任,而讓消費者承擔。

「這個錢很好賺」汪欣影指出,這種不斷延遲出貨的回饋型募資要被認為詐欺也很難,根本就是在鑽法律漏洞,惡意的不給消費者東西,甚至可以連生產都不生產,只要說失敗就好,但這樣難道不用負起責任嗎?

她也擔心若是群眾募資的回饋行為認定為適法性不明,卻沒有積極解決,將來恐會有不肖業者利用此法,吸走大筆資金後,又不肯出貨。

汪欣影認為,回饋型的群眾募資就該認定為消費行為,可適用相關法律。若是認定為投資行為,即使研發失敗,物權消滅、債權仍舊存在,業者也需負起賠償責任。

除此之外,汪欣影說,募資平台本身也應該要有所規範,其上架時都會抽成,那為何出現爭議時,卻可依照其保障條款置身事外?因此平台本身也應該要有相關規定,以保障消費者。1060924


延伸閱讀》身處三不管地帶 募資平台暗藏風險
延伸閱讀》群眾募資換回饋 這些功課做足了嗎?
延伸閱讀》募資回饋爭議多 消保處:適法性不明確
延伸閱讀》募資回饋爭議適法仍不明 消保處給3建議
延伸閱讀》募資回饋爭議案 最常見延遲出貨
延伸閱讀》募資支出明細須公開 提案者憂智財難接受
延伸閱讀》有資金又可試水溫 募資平台讓創意成真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群眾募資換回饋 功課做足防爭議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