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必定要創業?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創客風潮來了專題之二十五(中央社記者尹俊傑北京19日電)「創客」這幾年在中國大陸很紅,因為搭上大陸政府鼓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列車,創客在大陸逐漸與創業劃上等號,但maker難道非得創業不可?不妨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在台灣,創客的英文maker翻作「自造者」,保留了以雙手搭配工具發揮創意的原味。在大陸,隨著「雙創」政策近年積極執行,創客已逐漸等同於創業者的縮寫,DIY的成分日益淡化。
就以在大陸創客界算教父級人物的「新車間」共同創辦人李大維來說,他頂的是成立大陸首家創客空間的光環,讓maker風氣在大陸遍地開花,現在卻屢屢可在大陸舉辦的兩岸青年創業論壇上見到他的身影。
生於台灣的李大維表示,創業在大陸是「運動」,創業氣氛比世上任何一個地方都好,現在也的確是創業的好時機。但他勸社會新鮮人目的要正確,「要賺錢就不要去創業」,進大公司工作3年拿的薪水也許更多。
為何李大維會這麼認為?他說,跳進一個產業創業,裡面可能有一個人賺很多錢,其他人什麼都沒有。「若創業是為了錢的話,現在這個時代就不要創業了,因為你已經生得太晚,錯過那波做什麼都可以賺錢的時代。」
在李大維眼中,學生創業最好,原因有二。一是年輕人有夢想,尚未受到社會摧殘;二是沒什麼好損失的,創業失敗頂多就損失半年薪水,「現在畢業能拿多少?」
不過,同樣生於台灣、在金融業工作5年後到大陸創業的上海復啟教育諮詢公司合夥人陳雙卯卻說,大學畢業生出社會是否適合創業,「沒有標準答案」。
他建議,創業前要先問自己3個問題:第一,你擁有什麼?是否有技術、團隊和人脈?第二,你可能失去什麼?是否會因創業影響家庭?第三,你想得到什麼?想收入三級跳就適合挑戰創業,求穩定就適合投履歷。
從學生生活一下跳到舉步維艱的創業戰場,絕非輕鬆。在大陸官方不斷向台灣青年招手之際,登陸投入創業的台灣年輕人逐漸冒出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畢業生周文瑞就是一例。
他以學生時代自行設計的360度攝影機獲得金主青睞,打開在大陸的創業大門。但他坦言,原本沒有創業計畫,是成品得獎後才動念,而且青年創業格外困難,才會有很多年輕人害怕步上創業之路。
一路看著周文瑞從maker走向創業,上海交通大學楊浦創業學院院長桑大偉表示,這幾年畢業或參賽後能立即創業的學生極少,就算有,也多有機緣成分。
他說,「不鼓勵也不要求」學生畢業後就創業,只求透過「海峽盃」兩岸大學生創業計畫邀請賽等活動,在學生內心埋下創業的種子,「每個人種子發芽有早晚」,是否走向創業之路,要視環境、溫度、土壤等條件而定。
在大陸官方極力鼓勵青年創業之際,創客無形間被賦予創業的意涵,逐漸背離maker因興趣而投入的本意。但創業沉重的壓力是否要加諸於自己身上,相信每個maker心中自有一把尺。1050619
※你可能還想看:
陸大學城的創客空間 科技夢與文創碰撞
更多專題新聞
- 2017/01/17 17:27
- 2016/06/24 10:03
- 2016/06/24 10:03
- 創客必定要創業?聽聽過來人怎麼說2016/06/19 10:16
- 2016/06/19 10:14
- 2016/06/18 10:5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