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2日,「台灣蘋果日報」創刊,創辦人是黎智英。甫上市每日平均實銷量約42萬份,發行至2008年達每日52萬份。
2013年3月,台灣壹傳媒賣盤案衍生反媒體壟斷運動後,黎智英表示,不會再賣「台灣蘋果日報」與「壹週刊」等平面媒體。
2013年4月18日,「台灣蘋果日報」工會與「台灣蘋果日報」簽訂編輯室公約,是國內第一家平面媒體簽訂有法律效力的編輯室公約。公約規範勞資共同維護報紙公正客觀的立場,不受黨派、商業或利益團體左右,任何一篇報導都不能被收買,也不刊登偽裝成新聞的置入性行銷。
2019年7月4月,改為訂閱制,需繳會員費才可閱讀網路新聞;同年9月啟動收費制。
2020年6月22日,「台灣蘋果日報」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營運虧損,分批資遣140名員工。
2020年7月1日,「蘋果新聞網」宣布取消付費訂閱制。
2021年2月17日,「台灣蘋果日報」宣布公司內部整併異動,合併紙媒及數位新聞。
2021年4月19日,香港壹傳媒宣布與某家「獨立第三方」訂立「不具法律約束力」的諒解備忘錄,這項宣布被視為將出售台灣蘋果日報。但條件未談妥,4月28日終止出售。
2021年5月14日,「台灣蘋果日報」宣布5月18日起報紙停刊,集中資源在「蘋果新聞網」。
#台灣蘋果日報小檔案
2003年5月2日,「台灣蘋果日報」創刊,創辦人是黎智英。甫上市每日平均實銷量約42萬份,發行至2008年達每日52萬份。
2013年3月,台灣壹傳媒賣盤案衍生反媒體壟斷運動後,黎智英表示,不會再賣「台灣蘋果日報」與「壹週刊」等平面媒體。
2013年4月18日,「台灣蘋果日報」工會與「台灣蘋果日報」簽訂編輯室公約,是國內第一家平面媒體簽訂有法律效力的編輯室公約。公約規範勞資共同維護報紙公正客觀的立場,不受黨派、商業或利益團體左右,任何一篇報導都不能被收買,也不刊登偽裝成新聞的置入性行銷。
2019年7月4月,改為訂閱制,需繳會員費才可閱讀網路新聞;同年9月啟動收費制。
2020年6月22日,「台灣蘋果日報」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營運虧損,分批資遣140名員工。
2020年7月1日,「蘋果新聞網」宣布取消付費訂閱制。
2021年2月17日,「台灣蘋果日報」宣布公司內部整併異動,合併紙媒及數位新聞。
2021年4月19日,香港壹傳媒宣布與某家「獨立第三方」訂立「不具法律約束力」的諒解備忘錄,這項宣布被視為將出售台灣蘋果日報。但條件未談妥,4月28日終止出售。
2021年5月14日,「台灣蘋果日報」宣布5月18日起報紙停刊,集中資源在「蘋果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