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新型登陸船 法國學者:欲秀拳頭但設計脆弱

2025/3/25 07:51(3/25 13:3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軍事網站「海軍新聞」今年1月率先揭露,中國在廣州建造數艘用於兩棲登陸行動的新型駁船。(圖取自海軍新聞網頁navalnews.com)
軍事網站「海軍新聞」今年1月率先揭露,中國在廣州建造數艘用於兩棲登陸行動的新型駁船。(圖取自海軍新聞網頁navalnews.com)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24日專電)中國打造登陸駁船引發德媒關注。「明鏡周刊」引述法國學者分析,指出這類可能針對攻台設計的駁船防護力不足,在實戰中將淪為首要攻擊目標。近期駁船畫面在中國群媒體流傳,學者研判北京正刻意藉此秀拳頭、釋出軍力訊號。

軍事網站「海軍新聞」(Naval News)今年1月率先揭露,中國在廣州建造數艘用於兩棲登陸行動的新型駁船,報導作者、軍事觀察家沙頓(H I Sutton)指出,這些船隻很可能與解放軍未來攻台計畫有關。

造船行動引發德媒關注,明鏡周刊(Der Spiegel)20日發布追蹤報導,指出這些駁船令人聯想起二戰盟軍在諾曼第登陸時,所使用的移動性港口桑葚港(Mulberry Harbours)。

明鏡周刊指出,和1944年盟軍用於士兵登陸後物資和人員補給不同,從中國新型駁船的設計來看,這些船「不會結束戰爭,反而會引發戰爭。」

沙頓3月中根據流出的照片進行分析,指出這類駁船搭載結構類似懸索橋、長超過120公尺的登陸橋,不僅能承載坦克等重型戰車,還能突破地形限制,為解放軍在台灣沿岸擴展登陸選項。

巴黎天主教大學地緣政治專家、海事安全研究員布朗丁(Benjamin Blandin)也持相似看法。他在接受明鏡周刊訪問時指出,北京顯然借鏡「移動港口」概念,增加軍事部署的彈性與選擇。

不過布朗丁也強調,從目前曝光的影像來看,這些駁船幾乎缺乏自我防禦能力,難以抵禦無人機、水雷或反艦飛彈等威脅。若要投入實戰,勢必需依賴護衛艦、掃雷艦及防空系統協同作戰,否則難以有效完成登陸任務。

他進一步指出,相關畫面竟能在中國網路上流傳,令人吃驚,顯示北京可能刻意藉此秀拳頭,向外界傳達軍力進展。他說,「對中國而言,這是對外展示軍事實力的一種方式。」

明鏡周刊在中國社媒平台微博上找到一個近百萬人追蹤的帳號,該帳號發布「準備登島中……」文字的駁船外流影像,不僅未遭刪除,甚至吸引不少留言,有網友在留言中詢問,「建個幾千艘(配備登陸橋的駁船)能不能直接架到台灣呢?」

訂閱《國際新聞》電子報 第一手掌握世界最新脈動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報導提到,中國在艦艇數量上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海軍,但在品質與技術層面仍有落差。

儘管中國經濟放緩,北京仍持續擴張軍力。明鏡周刊指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近期通過決議,將國防預算維持7.2%的年增幅,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並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稱,將「堅定推進國家統一進程」。(編輯:唐佩君)114032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