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我們還有時間》為《為了活下去》作者朴研美最新震撼人心之作。曾經「為了活下去」的脫北女孩,在美國生活了八年,從外來者的角度,勇敢起而批判。對朴研美而言,打著覺醒、正義旗號的許多現象,實則是偽善、集體罷凌、威權主義的表徵。這位人權鬥士沒有置身事外,也不畏批評,提出獨到的觀察。
在2021年,朴研美正式成為美國公民,她非常榮幸也從沒想過自己能有此機會在這自由而博愛的國家落地,但其實從2014年踏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起,至今不斷感受許多沒有想像過的情況,這些令她回想起過去在北韓的經歷,其中她也不隱諱地將這些感受表達給朋友們,但卻發現他們的回應皆存在的某種尷尬或甚至沉默。
這個現象令他痛心,如同書名,她苦口婆心對美國人發出警訊,議題從民族歧視、思想控制、移民問題等各種面向,在書中砲火全開,希望能夠點醒沉默的人們,停止美國的崩壞。
內容節錄
《趁我們還有時間:脫北者朴研美在美國》
1.迷失在紐約
二○一四年十一月,我來到紐約市,感覺就像登陸火星。前一年我曾跟基督教志工隊去過德州的泰勒市和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但紐約卻截然不同。紐約對我來說不只是個陌生的城市,它根本自成一個世界。
我之所以來到紐約是因為得到一個機會,出版社要把我把在北韓的生活和逃到中國的過程寫成一本書。計程車載我離開約翰‧甘迺迪國際機場,沿著大中央快速路行駛,然後爬上羅伯特‧甘迺迪大橋。夜晚的曼哈頓摩天大樓看上去雄偉又嚇人。
在首爾的時候,我的生活很封閉,都在家裡、學校、《現在去見你》的攝影棚之間打轉。比起從小長大的惠山,南韓的生活並沒有讓我更懂得如何在現代都會裡闖蕩。二十一歲的我就這樣來到紐約,坐著車穿越大橋和隧道,迎向燈光、玻璃和鋼鐵組成的汪洋。
記得當時我心想,這裡的每棟建築都像要贏過下一棟、要比之前的建築蓋得更高,彷彿這座城市就是資本主義的化身。那些最宏偉的建築取的名字更進一步強化了我的這種印象,例如洛克斐勒、范德堡、克萊斯勒、伍爾沃斯、川普、赫斯特、卡內基。路上所有黑黃兩色的車牌上都印著「帝國州」(譯注:紐約州的暱稱)。「帝國」無限宏偉,但「州」的權力有限——美國典型的二元對立,我心想。
跟我的家鄉多麼不一樣!北韓唯一的雄偉建築、唯一的象徵符號,都只是為了成就一個人的造神運動,那就是北韓的最高領導者。雕像是他,紀念碑是他,大樓和街道以他命名,他支持的「思想」或「運動」也是。沒有人能跟他比較誰更受矚目,更何況是偉大。紐約市卻剛好相反。它就像個巨大的棋盤,許多人來到這裡比試較量,每個人都在這裡留下自己的痕跡。
計程車把我在旅館放下來時,我才發現自己來到了時代廣場。
每次跟美國人描述我對時代廣場的第一印象時,都會引來一番訕笑,因為他們想到時代廣場只會想到垃圾、人擠人、庸俗、怪咖和觀光客。但對我來說,時代廣場令人讚嘆。北韓政府常掛在嘴上的一個口號是,有朝一日它會把美國變成「一片火海」,連續發射的核彈將「在黑暗中發出萬丈光芒」。站在時代廣場中央時,我卻覺得這裡已經著了火。到了晚上,巨大的LED螢幕把街道和行人的臉照得比白天還亮。亂歸亂,但亂中有序。燈光按照一定的規律有節奏地閃爍著,彷彿有個看不見的指揮,頻頻用流行服飾、百老匯表演、氣泡水,或一對金色拱門招攬著路上的行人。(那是我從泰勒市和南韓得到的印象,好像叫什麼「快樂兒童餐」?)
惠山只有一個地方長年有電,那就是中央廣場的金正日雕像,那裡連晚上都會打光。其他地方長達幾週甚至幾個月沒電都很正常。蠟燭很貴,電池發電的手電筒很稀有。小時候我跟朋友玩遊戲多半都在黑暗中進行。而此刻我卻置身於一片夜晚的燈海之中。
這一切的起點是因為我在世界青年領袖峰會發表的演講一夕爆紅。之後,非營利組織「聯合國觀察」(UN Watch)邀請我到聯合國第三十屆人權理事會上演講。我倍感榮幸,並打算利用這次機會讓更多人知道金氏政權如何壓迫北韓人民。因為不明原因,我在會上跟北韓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坐得很近,他們趁機用粗魯難聽的話羞辱我、恐嚇我。
這個時候,北韓政府已經開始散播我和我家人的惡毒流言,甚至讓我的親戚和鄰居在國營電視台上露臉,強迫他們用卑鄙的謊言指控我。(那些影片最後都放上YouTube,直到今日,並在二○二○年秋天導致我揭露北韓違反人權的影片被貼上黃標,取消廣告投放。詳細過程之後篇章會再提到。)
二○一四年,世界青年領袖峰會召開之前,我在矽谷舉辦的一場「黑客松」上認識了人權基金會的創辦人索爾‧哈佛森(Thor Halvorssen)。這場黑客松由該基金會主辦,目的是要「破解」北韓。雖然我不是很懂「破解」(hacking)是什麼意思,但那次的經驗很有趣,我也因此跟一些人建立深厚的友誼。後來我在挪威的奧斯陸自由論壇認識了另一個朋友,他告訴我美國移民體系有一個吸引特定人士前往美國的方案。我很有興趣,研究過後發現那就是所謂的「O-1傑出人才簽證」。我雖然對它了解不多,但決定去申請看看。之前我雖然到過德州和喬治亞州,但就像觀光客一樣走馬看花,從沒想過有一天我會到美國長住。
我永遠忘不了得知申請通過的那一天。不只如此,我甚至還得到成為「永久居民」的機會。那時候我正在讀偉大的美國人權鬥士馬丁‧路德‧金恩和羅莎‧帕克斯(Rosa Parks)的傳記,因此特別感到振奮。我的思緒飛轉,滿腦子都是該做好哪些準備才能順利適應美國的生活。
因為很喜歡紐約,也有朋友住在那裡,我沒多想就決定把那裡當作我的新家。
我的第一要務是繼續學業。在南韓和出外旅行時,我常聽說美國大學教育世界一流。因此我決定加入一個頂尖的學程,跟這個國家最優秀的人才學習。最後我接受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入學邀請。這間大學享有盛名,我也聽說過很多它的豐功偉績,傑出校友名單長之又長,包括第一位飛越大西洋的女飛行員愛蜜莉亞‧艾爾哈特(Amelia Earhart)、股神巴菲特,還有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二○一六年一月,我終於踏上哥大的神聖土地,那一刻我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