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奶茶紅透半邊天,但其實早在清帝國治理臺灣時,臺灣茶的名聲已經遠播美國、南洋和歐洲囉!臺灣島在距今650萬年前誕生,不過臺灣真正站上世界舞臺的故事卻是在大約400年前才開始。每個人都喜歡聽故事,但是卻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讀歷史,「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團隊」以10個臺灣關鍵時刻為經緯,透過一個個故事,帶領我們回到重要歷史轉捩點,認識每一個時期臺灣島上發生了什麼事情,又造就了哪些轉變,最後成就了臺灣目前的樣貌。
文章節錄
《故事臺灣史:10個翻轉臺灣的關鍵時刻》
第一次自由選擇國籍的機會來了!
當西方國家開始攻打中國,
連帶讓臺灣也開放港口,走向新的發展。
1895 年中日簽署的《馬關條約》,
更決定了臺灣半個世紀的命運。
為什麼日本非得臺灣這個邊陲小島不可呢?
原來,這和日本的野心有關……
臺灣人的命運
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簽定的《馬關條約》重創清帝國經濟,除了要賠給日本2.3 億兩白銀(大約是兩千多億臺幣),日本更積極爭取臺灣等土地,以及清帝國內地貿易優惠和通商港口的開放。
對於擁有臺灣統治權200 多年的清帝國,雖然「統治」了臺灣,在管理上卻多讓人民自己先出力開墾,官方再去設置行政單位,少有清廷出錢出力的重要建設。或許對清帝國而言,遠在南方外海的臺灣,治理起來挺麻煩的。直到後來有外國人來攻打臺灣,一次是1874 年日本人引起的「牡丹社事件」,另一次是1884 年法國出兵基隆,這兩次戰役讓清廷察覺外國對臺灣有野心,這才開始認真治理臺灣。不過對清帝國而言,本土上各種內憂外患都比臺灣這個位於南方邊陲的小島更加重要,這個小島其實沒什麼好掛心,失去也不覺得可惜。
中國,日本,要選哪一邊?
雖然《馬關條約》是不平等條約,但是裡頭卻有一個相當人性化的條文,那就是第五條「住民去就決定日」。條約中提到,從1895 年5 月8 日到1897 年5 月8 日這兩年內,臺灣居民可以自由決定要不要留在臺灣,如果不想成為日本帝國的一份子,可以把財產全部賣掉後離開。
條約簽訂批准後兩年內如果還沒有離開,就視為日本臣民。這是歷史上臺灣人民第一次擁有主動權,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國籍,從今天的角度來看,當時的日本政府還滿開明的。
不過,後來到底有多少人離開臺灣呢?根據歷史學家的研究,當時大約有六千人離開,只占臺灣人口的0.25% 而已,這些人多是因為在中國擁有財產,才選擇回到中國。而其他留下來的人,從此成為「大日本帝國」的人民。
臺灣的抗日戰爭
雖然有「住民去就決定日」條款,但並非所有的人民都有能力回中國,或者有其他原因,必須留在臺灣。1895 年4 月17 日《馬關條約》簽訂後,反對被日本統治的仕紳在5 月15 日成立「臺灣民主國」,並由曾經擔任過臺灣巡撫的唐景崧做大總統。
眼看著接收臺灣的事情可能會不太順利,日本皇族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親自領軍,5 月29 日從臺灣東北角的澳底鹽寮登陸。而當時的大總統唐景崧一聽到日軍已經上岸後便逃到廈門,連副總統丘逢甲也逃之夭夭。
群龍無首的狀況下,留在臺灣的軍隊也亂了陣腳,居然開始上演「官兵變強盜」,四處搶奪錢財。一群比較有社會地位的臺灣商人,深怕遭受波及,趕緊拜託在臺北做生意的洋人,請他們代表臺灣人向日軍投降。
1895 年6 月14 日,日軍終於順利進入臺北城,然後開始向南進攻。從桃竹苗一路攻到彰化,頑強抵抗的臺灣民兵,大多沒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手上的兵器只有刀和棍,當然抵抗不了日本軍隊的洋槍大砲。到了10 月,日軍攻進臺南,因為主帥能久親王陣亡,日軍為了要復仇,展開血腥大屠殺,當時「臺灣民主國」的第二任大總統劉永福聽到消息後,反應跟前任大總統一樣,也是馬上逃回中國。11 月,日軍攻破屏東六堆,這時臺灣全島大致底定,日本統治臺灣的五十年歷史,就此揭開序幕。
附記:清帝國時期你不知道的事
◇曾經出現短暫成立於臺灣的共和國政體。
◇馬關條約的賠償金分配,其中有3.3% 列為臺灣經費補充金。
◇臺灣是日本帝國的第一個殖民地。
◇引進新的稻米品種「蓬萊米」,加上採用化學肥料和增加灌溉設施,因此稻米產量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