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習會緩和美中緊繃 北京推2清單3底線進展有限
(中央社記者沈朋達台北16日電)習近平和拜登的首度視訊會議落幕。數月來美中關係雖有緩和,但北京要求華府重視的2份清單、3條底線仍進展有限;而中國官媒會前的強硬表態,已預示雙方對台灣議題的分歧難解。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賴怡忠向中央社表示,官媒此舉顯示習近平認知到中國已無法單方面解決台灣議題,必須和美國談。
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邱師儀則告訴中央社,台灣議題成為美中會談重點,對台灣而言是好事。他也認為,今後中美仍會維持競爭、避免衝突的「高張力平衡」關係。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上午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舉行首次視訊會議,但一如外界預測,雙方未有具體共識,美中關係也沒有系統性的調整。
回顧拜登上任以來,中美關係曾於3月時降到低點,近幾個月則略有緩和。3月雙方在阿拉斯加舉行拜登就任以來中美官方高層的首次會談,會中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激烈交鋒,雙方不歡而散。
此後,外界認為中美陷入建交40多年以來最差的雙邊關係。
之後歷經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訪中,蘇利文和楊潔篪10月初再於瑞士會談。即便雙方對人權、南海、新疆和台灣等關鍵議題仍是各自表述,但會談氣氛已相對緩和,並敲定了本次拜習會。王毅和布林肯隨後也在10月底於羅馬會面。
在場外,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10月初在華府智庫一場演講中鬆口研究豁免部分中國產品加徵關稅;兩國也在日前的COP26氣候峰會上出乎意料地發表聯合宣言。
即便美中在部分議題上有合作跡象,但雙邊關係未有系統性的改變。7月雪蔓訪問天津時,中國官方在會中曾提出了「2份清單」和「3條底線」,被視為北京對改善中美關係所提出的條件。
所謂「2份清單」是「糾錯清單」和「重點個案清單」,中國在其中提出要求美國撤銷制裁、停止打壓中國企業,以及停止將中媒登記為「外國代理人」等多項要求。
不過,目前除撤銷引渡華為財務長孟晚舟,以及南華早報(SCMP)引述知情人士指雙方近期將放寬學生簽證,清單上的要求多半沒有明顯進展。
此外,王毅當時提出的「3條底線」則是要求美國勿挑戰顛覆中國政治制度、發展模式以及侵犯國家主權。
但美中科技戰仍未停歇,美國也陸續召開Quad會議和結成AUKUS同盟在地緣政治上抗衡中國,並持續對新疆人權、香港和台灣議題發聲。
其中,雙方對台灣議題顯然難有共識。拜習會前夕的15日,中國英文官媒中國日報(China Daily)在社論中宣稱,本次會談要令拜登對北京在可預見未來實現國家統一的決心感到驚訝;外圍官媒環球時報英文版也在同一天的社論稱,台灣是中國的終極紅線,為避免戰略衝突,美國應在此議題上「後退一步」。
至於布林肯和王毅在12日的通話中,也都各自對台灣議題發出強硬表態。
賴怡忠認為,習近平以往強調台灣問題不需外部勢力插手,而官媒此舉,顯示他認知到已無法單方面處理台灣議題,需和美國談。即便雙方存在巨大分歧,他仍要表明立場。
邱師儀則表示,過去中美領袖峰會少有將台灣列為重點議題,而本次雙方都重視,對台灣而言是好事。
賴怡忠也指出,以往中美透過雙邊外交部門「由下而上」形成共識、最終在峰會「走過場」的互動模式已不再,本次拜習會也難有共識。
邱師儀則認為,對處於競爭關係的兩大強權而言,接觸總比不接觸好,而本次中美領袖會談的一個象徵性意義就是確保台灣安全。
他也說,拜登的中國政策是大棒和蘿蔔併用,預計中美仍會是維持競爭、避免衝突的「高張力平衡」關係。
即便中國之前已強調不接受布林肯對中美關係揭示的「競爭、合作、對抗」格局,但雙方在關鍵議題上互有堅持、無法妥協,當下的中美關係已進入競合並存的新常態。(編輯:周慧盈)1101116
- 2024/11/17 16:32
- 2021/11/16 15:15
- 2021/11/16 14:57
- 拜習會緩和美中緊繃 北京推2清單3底線進展有限2021/11/16 13:58
- 2021/11/16 13:56
- 2021/11/16 13:3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