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壺腹癌難早發現不易手術 若淋巴轉移存活率剩25%

2021/11/11 22:51(11/12 21:1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江慧珺台北11日電)前駐泰代表李應元不敵壺腹癌今天病逝,享壽68歲。醫師提醒,壺腹癌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難早期發現,且腫瘤長在不易手術地方,若淋巴轉移5年存活率僅25%至40%。

台大醫院一般外科主任田郁文今天晚間告訴中央社記者,壺腹位於膽管、胰管與十二指腸交會處,就像是三叉路口,一旦發生癌變,癌細胞可能有不同來源,若源自於胰管細胞,會如胰臟癌般兇猛,若來自十二指腸黏膜細胞,則相對較不凶惡。

田郁文說,壺腹癌較麻煩之處在於,除非腫瘤已造成膽道或胰管阻塞,造成膽道或胰管擴大,否則透過超音波或電腦斷層較難早期發現。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賴基銘也說,壺腹不容易發現長出腫瘤,所以患者確診多是晚期。大部分壺腹癌晚期確診者腫瘤位置非常不好,根本無法切除,只能採取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

賴基銘說,只有少部分患者在初期腫瘤剛長出來、體積還非常小時,就造成膽道阻塞,進而出現黃疸問題就醫,才可能及早發現,進行開刀,但是壺腹癌手術複雜,更直言國內會開壺腹癌的醫師真的不多。

賴基銘解釋,壺腹癌腫瘤長的位置多在膽管、胰管及十二指腸交集處,就像在三個河流交會口施工,需要不斷進行疏通與連接,所以即使可以進行手術,腫瘤仍可能無法切除乾淨,提高復發風險。

賴基銘引用一份文獻統計,他提到,沒有淋巴轉移且可以開刀切除腫瘤的壺腹癌患者,5年存活率約有65%至80%,一但晚期淋巴轉移後,患者5年存活率就會降到25%至40%。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田郁文表示,壺腹癌並無特別的好發對象,男女患病比例相近;賴基銘也說,雖然膽管癌成因多與結石或寄生蟲導致長期發炎有關,但鄰近的壺腹癌至今成因仍是謎團,所以很難指出哪些人可能是罹患壺腹癌高風險族群。

田郁文說,導致壺腹癌危險因子研究少,較難預防,僅能從症狀判斷,因壺腹癌大多會造成膽道阻塞,導致黃疸、茶色尿、食欲不振或發燒等症狀,建議就醫診治。賴基銘則特別點出持續不明原因劇烈腹痛應多加留意,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保持身體健康,養成運動、均衡飲食好習慣。(編輯:陳政偉)11011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