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紐時:太魯閣號出軌原可避免 台鐵體制失能導致嚴重事故

2021/7/20 14:55(7/20 15:5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紐約19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紐約時報」今天刊登以「台灣太魯閣號事故調查:一場本可避免的悲劇」為題的調查報導,指出台鐵體制失能才導致台灣這場70年來最嚴重的鐵路事故。

台鐵408次太魯閣號列車4月2日於花蓮清水隧道發生出軌重大意外,造成49人死亡、超過200人受傷,主要是廠商違規施工並不慎造成車輛翻落。

紐時這則長篇調查報導指出,雖然檢方指控承包商李義祥等人犯有過失致死罪,但這場災難的根源要深得多,揭示了台灣鐵路管理局的系統性失誤。

紐時根據對現任和前任官員、鐵路員工、承包商和安全專家的採訪,對事故進行仔細調查,發現台鐵深受自滿文化的影響,且監管不力。對像李義祥這樣的承包商管理不善、養護問題惡化、官員錯過或忽視安全警告,種種因素導致事故發生。

調查事故的政府機構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委員李綱受訪時表示:「這起事故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報導提到,交通部18日公布的行政調查報告指出台鐵有5項未落實管理的疏失。台鐵表示正在改革,5月懲處12名員工對事物現場的工程監督不周,但沒有人被解僱。台鐵以書面回覆紐時訪問時說,這些懲處是「對公務人員未善盡職責所給予的警惕與反省機會」。

報導指出,政府過去對改進的承諾收效甚微。2018年普悠瑪事故造成18人死亡後,蔡英文政府曾要求改革。儘管提出了一些建議,但沒有結構性改革。

紐時檢視交通部的統計發現,自2012年以來,台鐵列車發生316起重大行車事故,包括碰撞和出軌。這些事故已造成437人死亡。相形之下,台灣高鐵在同期間沒有發生過重大事故。

在台鐵工作38年、2016年至2018年擔任局長的鹿潔身說:「台鐵傳統的做法就是,一般發生事故,那就會開個會、討論一下,辦一個講習和演習,讓員工(知道)說這樣才是對的。回去以後,又回到他們的日常工作。」

報導提到,在4月太魯閣號事故後,勞動部檢查台鐵全台共195件標案工程,發現共306廠次違規,罰鍰共新台幣317萬元、停工15次,主要缺失為開口護欄沒有設置、未進行施工前風險評估。

紐時報導說,台鐵曾是台灣交通網的明珠,如今在很多方面都成了僵化的過時機構。它受民眾吹捧的歷史,像是以一些日式建築風格的車站和台鐵便當聞名,使得改革在政治上困難重重。

台鐵的設備維護人員黃德輝表示:「我們台鐵內部,大家很愛開玩笑說,台鐵很會賣便當,但不注重工安。」

報導說,儘管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大增,台鐵卻停滯不前,沒有朝著效率和營利的方向努力。批評人士聲稱,包括工會和政界人士在內的強大支持讓它得以免於問責,阻礙了急需的運營和管理改革。前交通部長賀陳旦表示:「台鐵長期以來,差不多一個世紀,都是台灣人在政治利益分配上面很重要的一個資源。」

文末說,一些罹難者家屬擔憂的是,49條人命並不能促使各方拿出行動,而是會又一次錯失帶來必要變革的良機。

當時一家六口在列車上的38歲陳先生告訴紐時:「他們喊著改革、改善,我也會講。」陳先生談到台灣領導層時說:「但他們到底在幹什麼?我不知道。」(編輯:盧映孜/核稿:張曉雯)110072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太魯閣號事故屆滿100天 善款發放逾9億元【獨家】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