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德國將步入後梅克爾時期 對中政策可能轉趨強硬

2021/1/6 00:04(3/17 07:3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柏林5日綜合外電報導)德國上月封殺中企收購德國IMST公司,除凸顯對中國不信任感日增,也暗示在總理梅克爾奉行用貿易改變中國的信條失敗後,對中政策將在後梅克爾時期出現變化,且可能轉趨強硬。

柏林(Berlin)政府上月禁止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子公司,收購專門從事衛星、5G和無線電技術的小型德國公司IMST。經濟部當時的結論為,這項交易「對公共秩序和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其實德國官員早在2016年一起交易案,就開始警覺中國領導階層的意圖。

當年中國家電製造商美的集團(Midea Group)以45億歐元,收購德國當時工業機器人最大製造商庫卡(Kuka)。這項交易引人憂心德國關鍵技術將落入中國之手。政治人物並抱怨,德國企業永無機會收購跟庫卡具備同等戰略重要性的中企。

不久後,德國就收緊外國投資法律、提升部長阻擋外國收購戰略資產的權限。這項法律變革,讓內閣上月得以阻擋IMST收購案。

不過英國「金融時報」(FT)指出,德國體制雖已在動作,只要梅克爾(Angela Merkel)尚未卸任,對中政策就不太可能有劇烈變動。柏林一名外交官就說:「最大限制就是梅克爾本人。」

現在,在任15年的梅克爾即將離開政壇,未來德國對中政策的走向,或許可從IMST併購案受阻看出端倪。

金融時報分析,梅克爾體現了西方世界與中國和解的老舊觀念:深化與西方的經濟關係,將鼓勵北京政治出現變化、轉而擁抱自由主義和西方價值。

與此同時,中國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也讓德國獲益豐碩。德中貿易量到2018年已達2000億歐元,中國同時是德國最大貿易夥伴。在這種情況下,德國絕不會採取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脫鉤」作法。梅克爾也強烈反對把中國視為敵人的趨勢,以免像西方與蘇聯的冷戰重新上演。

不過,許多德國人認為梅克爾的做法愈來愈過時。

梅克爾陣營一些人原本盼望中國政治會隨經濟開放,結果希望落空。中國對內壓迫香港與維吾爾族,對外作風變得更加獨斷。在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期間,中國推動「戰狼外交」反制外國批評,並加強刺探西方經濟與政治活動,包括德國在內。

一名德國官員表示:「我們全都相當失望。我們全都看著中國在過去數十年來開放和改革,以為可以邁向和解,我們的步調終將變得更一致。結果並未發生。」

梅克爾仍捍衛自己致力與中國對話的做法。她主張若中國不合作,世界沒有機會期待解決氣候變遷等巨大挑戰。但她的「合夥」態度已遭受愈來愈多批評,政壇人士紛紛指控她把德國商業利益置於人權之上。

梅克爾政府執政聯盟夥伴─社會民主黨(SPD)的外交政策發言人施密德(Nils Schmid)表示:「梅克爾方面無意願改變,但她卸任後,(德國)肯定會採取更堅決的態度應對中國。」

施密德還說:「我們需要真正的對中外交政策─而非以商業為導向的政策。我們必須讓我國的外交政策與大企業的商業利益脫鉤。」

保守派政治人物麥茲(Friedrich Merz)將角逐梅克爾所屬基督教民主黨(CDU)下任黨魁。他在近期的競選活動中也說:「我們正在面對一種擴張式、帝國式的外交政策。中國擁有對歐洲的戰略,我們有對中國的戰略嗎?」

紐約研究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派駐柏林的分析家巴金(Noah Barkin)則分析:「未來不論接替梅克爾的人是誰,下屆德國政府可能都得納入綠黨(The Greens),而綠黨正是對中國最為鷹派的德國政黨,非常關注人權議題。」

巴金表示,如果綠黨進入政府,將改變德國對中國的論調。

除了來自國內的壓力,金融時報另指出,未來德國勢必將面臨盟友施壓。

歐洲聯盟(EU)近期雖與北京簽署期待已久的投資協定,然而歐盟也愈來愈警惕中國等「專制強權」影響力日增,呼籲應與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的政府加強結盟,維護民主國家在全球治理上的利益。屆時歐洲會怎麼行動,柏林將扮演核心角色。

分析家巴金表示:「未來民主國家之間將討論專制政權的威脅,無論是中國、俄羅斯或其他國家。德國若要參與討論,將感受到來自盟友龐大壓力,必須強化發聲力道、用更強而有力的態度面對中國。」(譯者:楊昭彥/核稿:林治平)110010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