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布蘇新病毒台灣現蹤 人畜共通致死率不高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4日電)衛福部疾管署去年6月進行病媒蚊監測,發現新興人畜共通傳染病「坦布蘇病毒」。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今天表示,去年12月在合作鴨場確診此病毒,致死率不高,鴨蛋煮熟吃無虞。
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邱垂章表示,去年11月合作的鴨場產蛋率下降,送驗卻驗不出染什麼疾病,後來有同仁在新期刊發現有論文發表新病毒「坦布蘇病毒」(Tembusu Virus,TMUV)的基因序列,才驗出此病毒,同年12月召開專家會議予以確診。
邱垂章說,研究文獻顯示,2010年中國東部的鴨隻突然出現一種新興疾病,發病突然,傳播迅速,在發病鴨隻以雞胚胎可分離到一種病毒,而此病毒與馬來西亞和泰國的蚊源和雞源坦布蘇病毒高度同源,遂將之鑒定為坦布蘇病毒的一個分離株;但坦布蘇病毒非OIE規定通報疫病,也不知道還有哪些國家曾驗出。
他並說,獸醫界的研究發表顯示,此病毒會感染家禽,但是致死率不高,混合感染致死率才高;由於此病毒也不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規定要通報的動物疫病,看起來也不是會造成產業重大損失,因此就是行文給農委會防檢局,通知測到新病毒,未來疫病診斷時要納入參考。(編輯:吳協昌)1090624
坦布蘇病毒小百科 東南亞曾在人類身上發現抗體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4日電)坦布蘇病毒(Tembusu Virus)最早期研究顯示蚊子是其自然宿主,另麻雀也檢測到,顯示蚊子、野生鳥類可能傳播此病毒。除2010年中國鴨隻發病,2019年12月台灣鴨場確診,症狀為產蛋率下降。
疾管署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病媒病毒及立克次體實驗室研究員舒佩芸下午接受媒體聯訪表示,目前台灣分離到此病毒,但是否會感染雞鴨有待農委會調查。疾管署針對人類是否感染有做監測,透過每年通報實驗室日本腦炎的個案,從中篩檢來評估是否有「人」得到坦布蘇病毒。
疾管署實驗室篩了150至200件日本腦炎檢體都沒有發現,儘管做了分子檢驗、血清檢驗也都是陰性,人是否會感染仍需評估。
舒佩芸也說,有文獻報告發現馬來西亞、印尼家禽、畜牧業者身體發現抗體。中國也有一篇研究,在人的咽喉中發現坦布蘇病毒,特別是在家禽場工作的人,有些人檢測到抗體,但基本上都沒什麼症狀。
根據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資料顯示,坦布蘇病毒為具封套的單股正鏈RNA病毒,呈球狀結構,直徑約為50nm。此病毒對乙醚、氯仿及酸、熱敏感,且對雞、鴨、鵝、鴿及及哺乳類動物紅血球皆不具凝集性。在pH為1.0到5.0條件下不穩定,攝氏56度加熱15分鐘即可失去活性。
感染鴨可通過排遺排毒,病毒經由排遺污染地面、墊料、水、飼料、器具和車輛等進行水平傳播。在飼養禽群中,疾病可在易感鴨群中快速傳播。
坦布蘇病毒感染症,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夏季和秋季為甚。發病率可高達90%以上,但死亡率通常較低。目前為止,繼2010年春末夏初,中國東部鴨隻發病。台灣去年11月也出現鴨場產蛋率下滑,同年12月確診。
另外,此疾病主要發生於產蛋期的蛋鴨和種鴨,病毒對北京鴨、麻鴨和野鴨具有高致病性,番鴨較不具感受性。
研究顯示,病毒與肉鴨的腦炎和生長緩慢有關,也可導致成年鵝隻發病,病鵝的臨床表現與鴨症狀類似。感染蛋鴨、種鴨症狀表現為採食量突然大幅下降,產蛋率隨之大幅下降。(編輯:孫承武)109062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