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文壇拓荒者尉天驄84歲辭世 一生體現文學關懷

2019/12/17 08:57(12/17 17:4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政偉台北17日電)文壇拓荒者尉天驄今晨病逝於台北萬芳醫院,享壽84歲。尉天驄長年投身教育,作育英才無數,以作家與文學評論家身分更大放光芒,主張文學應面對生活,培育出許多文壇名家。

尉天驄生於1935年,原籍江蘇碭山,1949年來台,在政大中文系所擔任教授。從50至80年代,傾力興辦文學相關雜誌、主持編務,是台灣文壇重要的拓荒者與傳播者。之後任教於政大,孕育莘莘學子,許多學生也都是文壇的中流砥柱。

身為作家與文學評論家的尉天驄早年投入台灣現代文學運動,1970年代起,提出以台灣為基點,擺脫政治束縛,建立人性的文學,並主張文學應面對生活,面對社會,反映社會各階層人民。

尉天驄傾力在文學雜誌,曾擔任「筆匯」月刊主編,更創辦「文學季刊」,許多文學大家也都是在文學雜誌上發跡,像是陳映真、王禎和、黃春明、子于、七等生等人,都是在這股文學的潮流中脫穎而出。

2011年,尉天驄的散文作品「回首我們的時代」,刻寫近代台灣文壇23位作家的文情軼事,是作家與作家間最深情的記憶之書,反映這些作家的創作養分,不外乎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懷。

尉天驄在2014年出版「荊棘中的探索」後,7月在家附近步行時遭摩托車衝撞,當下昏迷,歷經大手術後住院一段時間,休養復健至今,必須以輪椅行動。

即使行動不便,尉天驄仍未忘情文學,日前才將1970年出版的「到梵林墩去的人」重新集結成新版,他更親自出席分享會,與久違的讀者、作家朋友們見面談作品。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陳芳明是尉天驄在政大教書時的後進晚輩,他從不諱言自己是打從心底崇敬尉天驄。認為尉天驄那一輩的作家,帶著台灣文學經過荒涼的時代。「不因為時代過去就喪失文學價值,每個世代的人都能閱讀它」。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鄉土文學大家黃春明則不只一次提過,在文學界和路上尉天驄是他的恩人跟貴人,如果沒有尉天驄,今天的黃春明不知道會在哪裡。從兩人過往交情,體現早年生活窮困,文人卻相濡以沫的相知相惜。

才華洋溢的尉天驄,評論文學鏗鏘有力,也創作過許多作品,一生致力研究與教學,卻以溫婉的面貌與人來往。過往談文學、抱負、理想與創作日常,都在在應證他提及作家的內在,都是來自人與人的關懷。(編輯:謝雅竹)10812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