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作家尉天驄辭世 黃春明巧溫舊文感觸深

2019/12/17 13:08(12/17 13:3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政偉台北17日電)身為作家與文學評論家的尉天驄,辦文學雜誌,培養許多當代文學名家。作家黃春明說,今晨才看當年尉天驄談他的文章「寂寞的打鑼人」;季季則感念尉天驄待人處事都非常誠懇。

尉天驄2014年7月在家附近步行時遭機車衝撞,當下昏迷,歷經大手術後住院一段時間,休養復健,至病逝前都以輪椅代步。

近年,尉天驄即使行動不便,對文學仍未忘情,聯合文學將他在1970年出版的「到梵林墩去的人」重新集結出書,今年6月他親自出席分享會,與久違的讀者、作家朋友們見面談作品。

黃春明日前出版「跟著寶貝兒走」,尉天驄也特地出席發表會,除用行動支持自己喜愛的作家,也體現他對文學的熱情與堅持。

尉天驄逝世,黃春明用簡訊回覆記者表示,因為這一兩天,他莫名奇妙睡不著,只好翻翻書排遣時間。他透露,今天凌晨找到一本舊雜誌,翻到尉天驄老師談他的一篇文章「寂寞的打鑼人」,看到前面的一小段,「你心裡還笑著罵他胡說八道,當他的文章進入正經八百時,心裡卻被一陣微波觸及。那知道上午竟獲悉老友仙逝了。奇哉!怪哉!」

尉天驄從50至80年代,傾力興辦文學相關雜誌、主持編務,是台灣文壇重要的拓荒者與傳播者。他早年投入台灣現代文學運動,提倡「寫實文學」,主張文學應面對生活與社會,對於雜誌創辦也很熱衷,曾任「筆匯」、「文學季刊」、「文季」、「中國論壇」主編。

尉天驄當時與陳映真、黃春明、王禎和、唐文標、管管、七等生、劉大任等作家交往密切,許多當年的文學大家,都是在這股文學的潮流中脫穎而出。

作家季季接受中央社訪問時就分享,尉天驄老師對創作者的才華有著精準眼光,對於有才情的人,非常看中。他好像就是文學的催生婆一樣,從中不斷鼓勵與提攜,讓許多創作者的作品得以順利產出。

她說,當時尉天驄擔任文學雜誌主編,黃春明常嚷著每每都是尉天驄催他們稿子,希望也很能寫的尉天驄也要拿出點作品。後來尉天驄出版「到梵林墩去的人」,才知道原來尉天驄始終都是謙遜地默默創作。

季季還透露了一些小故事,她說當年文人的物質生活不富有,尉天驄與這些作家交往密切,不只尊敬前輩,對提拔後進也不遺餘力。尉天驄家常常一來就7、8個人,才進門坐下,就換尉天驄的太太出門去採買張羅食材,想要好好讓這些作家友人吃頓溫飽。

季季分享與尉天驄的過往,說在印刻文學時候,邀請尉天驄寫「回首我們的時代」專欄,是他們最密切交流的時間。後來「回首我們的時代」成為散文作品出版,刻寫近代台灣文壇23位作家的文情軼事,是作家與作家間最深情的記憶之書,溫婉體現文人風範。

1970年代後期台灣文壇引發「鄉土文學論戰」,以尉天驄為首的陳映真、王禎和等人,與余光中、彭歌等人論戰。事後尉天驄主編「鄉土文學討論集」,共收錄雙方74篇文章,至今仍是研究台灣鄉土文學的重要參考資料,作家向陽就認為尉天驄是「台灣鄉土文學的守門人」。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允晨出版發行人廖志峰接受訪問表示,跟尉天驄老師的過往,就體現他對人的溫婉。常一見面就打開心胸,談文學、談社會、談抱負,分享對時局的憂心。

廖志峰說,尉天驄的人格特質,是最為人所景仰。不管對理想與目標都相當一致,不曾放棄也不被利誘,對於抱負從不搖擺,是作為文化人的最好的典範。(編輯:屈享平)10812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