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諾貝爾物理學獎 3學者對暗物質和系外行星貢獻獲殊榮

2019/10/8 17:57(10/8 22:3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8日綜合外電報導)加拿大裔美國籍物理學家皮博、瑞士天文學家梅爾和奎洛茲的研究讓人類更加認識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今天榮獲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秘書長韓遜(Goran Hansson)在記者會中表示,皮博(James Peebles)的「理論研究發現對大霹靂(Big Bang)後,人類對宇宙如何演化的理解有重大貢獻」,將獲得一半獎金。

梅爾(Michel Mayor)和奎洛茲(Didier Queloz)1995年10月發現太陽系外繞行太陽般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將對分另一半獎金。諾貝爾獎獎金達9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2807萬元)。

韓遜說:「他們的發現永遠改變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皮博1960年代中期發展至今20多年的理論架構是「關於宇宙的當代想法基礎」。

他利用理論工具和計算方法,將大霹靂後散發的輻射溫度與其創造的物質量之間關係連結起來。他的研究顯示,人類已知的物質,像是恆星、行星和人類本身只占了宇宙的5%,其他95%是「仍然未知的暗物質和暗能量」。

瑞典皇家科學院說:「這是現代物理學所面臨的謎團和挑戰。」

皮博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愛因斯坦榮譽科學教授,梅爾和奎洛茲都是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奎洛茲也在英國劍橋大學任教。

梅爾和奎洛茲1995年10月在法國南部的一座天文台利用專門訂製的望遠鏡,觀測到體積與木星相仿的氣態行星飛馬座51b(51 Pegasus b),在距離太陽約50光年外,繞行類太陽恆星飛馬座51(51 Pegasi)。

韓遜指出,這樣的發現「開啟了天文學革命」,此後天文學家在銀河系內發現超過4000顆系外行星。

2019年諾貝爾獎昨天揭開序幕,醫學獎得主率先揭曉,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凱林(William Kaelin Jr)、英國醫學家雷克里夫(Peter Ratcliffe)和美國醫學家塞門薩(Gregg Semenza)獲得殊榮,得獎原因是研究細胞如何感知以及適應氧氣的供應。

化學獎得主明天揭曉,10日將一併公布2018和2019年文學獎得主,11日公布和平獎贏家,經濟學獎得主將於14日揭曉,為2019年諾貝爾頒獎季劃下句點。

由於「#我也是」(#MeToo)運動揭發的性醜聞影響,去年是70年來文學獎首度缺席諾貝爾獎頒獎季,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延後,將與2019年的文學獎一同頒發。(譯者:陳昱婷/核稿:劉學源)108100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諾貝爾醫學獎3得主 接獲獎電話興奮無比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