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育兒每天40分鐘感覺焦慮 專家教轉念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4日電)一項英國調查發現,父母每天因孩子而感到壓力的次數至少6次,且每天有近40分鐘感到焦慮,並渴望有自己的休息時間。專家指出,家長育兒可學習轉念,試著找過程中快樂的面向。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發布新聞稿指出,一項以2000名英國父母為對象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哄孩子們上床睡覺、食物採購和用餐時間都是觸發父母壓力的最大因素。
調查發現,父母因孩子感到壓力事件前5名分別是,當孩子變得更糟糕、要求上床睡覺、吃下特定的食物、禁止玩手機或看電視、讓他們整理房間。孩子也會在父母背後做調皮舉止,如偷拿零食、亂塗化妝品、在牆壁或家具塗鴉等。
孩子也是造成大多數區域破壞的主要原因,在家裡占46%,商店及餐廳分別為13%、10%。也有3/4受訪者表示,有了孩子後,需花更多時間完成一些簡單的任務,如早上光穿好衣服的時間就多11分鐘,吃早餐的時間也因孩子的喧鬧多加了12分鐘。
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董旭英表示,照顧孩子確實是不簡單的事情,家長可轉換想法,重新找尋過程中感到愉快、快樂的事情。例如,帶孩子上學的路上,聽孩子說話分享,是一種正向溝通;餵年幼孩子吃飯,即使吃得滿身都是,但為了將飯吃完,會逗孩子,也是個有趣的回憶。
董旭英也建議,家長可做好時間分配,不要將全部時間投入在孩子身上,留一些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與另一半或家人協調分工,或夫妻倆共同照顧,塑造家庭生活,促進彼此間的關係。但不要把育兒中不愉快的事放大。
家長若因教養心情不好、壓力大時,也要懂得向信任的家人或朋友分享,適時說出來舒緩自身情緒,保持身心愉悅來照顧孩子。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長輩可視情況伸出援手,作為照顧替換或給新手父母喘息,如一星期中選擇一天或2個晚上換手照顧。
正值暑假時間,葉雅馨提醒,父母可與學齡孩子約法三章,特別是上床就寢及用餐時間,其餘時間在不影響健康及作息的前提下,讓孩子自在應用。即便是打電動、看電視等,不需制定過多的規範,當孩子無法遵從約定時,再收回自由的時間。
葉雅馨也建議,家長可思考能與孩子一起做的事情,如準備餐點、邀朋友來家裡看想看的節目、玩遊戲、做運動或選餐廳吃飯等,提前規畫好,留些彼此互動時間,讓暑假變成一種期待。(編輯:張雅淨)108080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