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成歷史 89後世代沉默追尋體制內改革
文:繆宗翰/編輯:朱建陵
六四過去30年,雖然隨著網路進步,1989年後出生的中國大陸年輕族群,或多或少知道當年發生了什麼事,但在持續加強的社會控制下,多數有心人選擇沉默地追求體制內改革。
來自北京的小穎(化名),出生於1994年。成長於富裕家庭的她,選擇來台灣讀大學,以便跳板到歐美讀研究所。在她記憶裡,學校教育裡的「六四」僅限於歷史課本、官方定調的「政治風波」。「但我的父母經歷過那段過程,從他們口中,我很清楚當時的狀況」。
本來以為,小穎會知道這些事,是她成長在北京,父母曾是事件參與者,所以才會對這段歷史知之甚詳。但小穎笑著說,她許多來自外地的大學同學,多少也知道這件事的樣貌,「在我們這一代,沒有人不懂得翻牆吧」。
這席話,正是異議陸生李家寶的寫照。來自山東淄博的李家寶,今年3月間在台灣透過推特(Twitter)直播,發表反對中共體制、主張推行中國民主化等言論,引發媒體關注。
他在受訪時曾提到,正是因為接觸翻牆軟體,透過外媒報導獲知文化大革命、八九民運等事件真相,發覺自己所處社會跟官方宣傳的完全不同,因此感到無比憤慨、挺身而出,並呼籲同齡人也勇敢站出來。
不過,對於李家寶的行為,小穎並不認同。她說,來台讀書或到海外求學,真的會感覺在中國大陸的生活「好像井底之蛙一樣」,被圈養在官方的宣傳環境裡,但站出來反抗,就意味著必須放棄一切,改變所有人生規劃,甚至不能再見到家人。「這樣值得嗎?我覺得不值得」。
但小穎也說,自己願意尊重李家寶的選擇,「因為他追求的是進步,而我只求現世安穩,或許對他而言,我是迂腐的」。
國立成功大學兩岸與華人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周志杰分析,小穎與李家寶所代表的,正是中國大陸年輕人的縮影。小穎代表的是絕大多數的年輕人,李家寶則是極少數的一群。
周志杰指出,1989年後出生的大陸年輕族群,成長歷程是中國經濟崛起的年代,因生活物質改善,民族自信心是強的,加上胡、溫時期網路普及,言論管控也較現今寬鬆,年輕人可以透過境外管道得知六四真相,某種程度也讓西方民主精神進到他們的價值觀。
不過他強調,隨著經濟下行產生的內外部壓力,中共對社會的控制力度逐年加強。因此,大多數年輕人都很清楚,縱使有改變社會的理想,但在體制內存活才是第一要務。
周志杰說,多數大陸青年族群對現存體制不滿,但他們也認為往公共治理的政治理想努力,可能得不到效果,甚至對自己不利,因此多半抱持犬儒心態,「追求物質層面的滿足就好」,有餘力則會選擇推動公益、環保等低政治性的公共議題,來改善社會。
他認為,只有極少數人才會選擇衝撞體制;此外,盲目認同中共黨國宣傳的人,同樣也是極少數的,「畢竟大家都不是笨蛋」。
周志杰強調,90後、00後成長的環境是多元的,當這一代躋身社會領導階層時,想法勢必會與過去的人不同。
他說:「當整個社會的中產階級,都積蓄了政治自由化的能量,每個人都會成為一根火柴,就看誰能把它點燃。」因此,他深信,中國的年輕人會以自己的步調,漸進地改變中國的未來。108050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