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專欄 泰國貧富懸殊 多數人卻樂天知命
中央社駐曼谷特派員劉得倉/12月13日
泰國政府最新的社福資料,泰國有近1200萬人年收入低於10萬泰銖(約新台幣9萬5000元),貧富懸殊達22倍。不過多數人依舊怡然自得,過著樂天知命的生活。
來到泰國的台灣旅客多覺得生活步調變慢許多,猜想這是熱帶國家的普遍現象。不過很重要的一點是,泰國是佛教國家,多數人篤信佛教,人民和善有禮,對其他宗教信仰也予以尊重,因此很少有宗教或種族衝突。
旅客造訪曼谷、清邁或普吉時,見到和國際同步繁榮進步的景象,但在城市角落和鄉間,可以看到另一個世界。泰國至今仍有村落沒有電力供應,年收入不超過10萬泰銖者約有1200萬人,占總人口數的17.6%,每5.6人就有一人是低收入者,他們仰賴施捨和社會福利措施,卻也安然過日。
根據泰國勞工廳的資料,2016年泰國民眾平均月薪在7800泰銖至4萬5000泰銖不等。都會區上班族月薪約為2萬3000泰銖,但都會區消費支出高,飲食費用高低差距很大,平日每餐支出約40至60泰銖,若是領薪日和假日,可能一頓飯的花費就等於一週的餐費。
來自泰國北部彭世洛省,26歲的育猜表示,在曼谷念大學,很幸運找到工作,待遇差強人意,只是消費太高,還要寄錢回家支應弟妹的學費,每月薪資所剩無幾,不過他很滿意,總比在家鄉務農好。
育猜的大學同學有不同的命運。育猜表示,有同學大學時開著跑車來上課,家中事業早就等著接棒,根本沒有經濟負擔,也很愛幫助同學。
看著同學過奢華的日子,育猜表示,他只想腳踏實地努力,不會羨慕或嫉妒。他和多數泰國人一樣,不會比較和計較,或許多做善事和施捨,一定會獲得佛祖的庇佑,雖然生活條件不如富人,但心安理得,生活很充實。
泰國民眾普遍信佛,受到在位70年的前國王蒲美蓬深遠的影響。
蒲美蓬1974年提出的「適足經濟」(Sufficiency Economy)哲學,讓多數泰國人體會到「自給自足、知足常樂」的生活信念,即便20年前遭遇亞洲金融風暴,泰銖大貶,國家經濟面臨重大危機,泰國人民卻更深信適足經濟的重要性。
縱然有人認為適足經濟無法帶動人民勤奮,無益國家發展,但泰國經濟發展卻從未停滯。在農業部分,泰國仍是全球稻米出口前3大國,水果、橡膠和樹薯等品質產量都有亮眼的成績,觀光產業更是舉世聞名,近年來每年可吸引超過3000萬人次的國際觀光客造訪。
工業發展上,包括汽機車工業和電子、石化產業等,泰國皆位居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國家中領頭羊地位。
樂天知命是多數泰國人的生活哲學,而華裔泰人在泰國的財力卻不容小覷。
CP集團的謝國民家族是泰國首富,排名第2富豪釀酒業大亨蘇旭明,出身曼谷中國城。2017年富比世的泰國富豪排行榜,前10大富豪中半數是華人,可以用富可敵國來形容。華人勤奮努力也為泰國經濟發展,帶來動力和影響。
在泰國經營成衣事業的台商陳黃受合指出,30年前剛來泰國時,民眾沒有時間觀念,作息依日出日落,員工也不懂得理財,一下子薪水就吃喝花費殆盡,不然就是想要一夜致富(購買彩券)。後來教育他們養成積沙成塔的儲蓄習慣後,如今幾位資深員工都有房產可以出租,不過多數年輕一代依舊是月光族。10612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