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獎3得主 他們的貢獻是這些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4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出生的科學家杜列斯、哈爾丹和科斯特利茲因揭露奇異物質的奧秘,今天贏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說,「今年的桂冠得主打開了未知世界的大門,在此世界中,物質能處於奇特狀態。他們利用先進數學方法研究物質的不尋常狀態,諸如超導體、超流體和薄磁膜等。
「拜他們的開創性研究之賜,如今正在探索物質的嶄新和奇異狀態。許多人期待未來能應用在材料科學和電子學上。」
3位桂冠得主使用物理學的拓樸學概念,是他們研究發現的決定性因素。拓樸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用來描述連續變化下的性質。他們利用拓樸學當工具,讓專家驚豔。
1970年代初,科斯特利茲(J. Michael Kosterlitz)和杜列斯(David J. Thouless)推翻當時的理論,也就是超導電性或超流動性不可能在薄層發生。他們證明低溫下會出現超導電性並解釋其機制--相變,相變會讓超導電性在較高溫度下消失。
1980年代,杜列斯能夠解釋以非常薄電傳導膜進行的先前實驗。在差不多同一段時間,哈爾丹(Duncan Haldane)發現拓樸概念可以用來解釋在部份物質中發現的磁性。(譯者:中央社陳昱婷)1051004
諾貝爾物理獎 拓樸材料應用近年大開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許秩維台北4日電)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3位生於英國的學者,表彰其對「物質拓樸相變與拓樸相位」的理論發現。該理論發表30多年,但近10年科學家才陸續發現拓樸材料,應用面大開。
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分別為杜列斯(David Thouless)、哈爾丹(Duncan Haldane)和科斯特利茲( Michael Kosterlitz)。
中央研究院物理所長李定國表示,物理一般來說是很具體的,數學則比較抽象,杜列斯最早發現物理材料與數學的拓樸理論有關,造成很大的轟動,哈爾丹則進一步提出模型。
不過這3位學者都是從理論出發,直到最近10幾年,拓樸材料才被找到,應用面大開。也因此讓3人早年看似「天馬行空」的理論和想法,一一得到證實。
李定國表示,拓樸材料未來潛力無窮,它的特性是結構穩定,不容易受缺陷和雜質影響,適合用在電子產品,「就像是甜甜圈,麵糰中間有一個洞,不論你灑鹽、加糖、做各種變化,也不會改變他就是甜甜圈。」
另一個應用方向是量子電腦(量子計算機),李定國解釋,現在電腦只有0和1,但量子電腦則有2個態,可做更快的運算,而且不容易過熱。
李定國表示,拓樸結構、拓樸材料在現今科學界,是非常有潛能的領域,中研院就有10多人在做相關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張明哲表示,這次獲獎學者在自然界中發現有拓樸性質,可說是該領域研究的先驅,例如近10年非常熱門的研究主題「拓樸絕緣體」,也是受到這些學者早期研究的啟發。
張明哲可說是杜列斯「孫輩」的學生,杜列斯數年前曾受邀到台大參加工作坊,他也在旁陪同,印象中杜列斯展現英國人的紳士氣質;近幾年諾貝爾物理獎預測得獎者時,杜列斯等人也曾被提出,能夠獲獎並不意外。1051004
※你可能還想看:
諾貝爾物理獎 趣味數字報你知
2015諾貝爾物理獎由誰獲得 你還記得嗎?
投身冷門研究獲諾貝爾醫學獎 大隅良典:「有用」一詞正害慘了社會
解析「細胞自噬」獲諾貝爾醫學獎 大隅良典開創癌症治療新契機
你所不知道的諾貝爾 獎項不死後追授
諾貝爾為什麼不設數學獎?原因看這裡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