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賴清德是否跳脫一中框架 美中台角力核心問題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15日電)戰略學者今天表示,觀察中國近期召開的相關會議,可理解中共最關心的問題,亦是美中台三方角力核心問題,就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就職演說是否「跳脫一個中國框架」,並可從賴清德的人事布局、動向觀察。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中華戰略前瞻協會、電視台TVBS上午主辦「一觸即發vs.步步為營,520前的美中台三邊關係座談會」,淡江大學戰略所長李大中、台大政治系教授左正東、致理科大國貿系副教授張弘遠、淡江戰略所助理教授林穎佑、政大外交系主任吳崇涵與會。
李大中指出,美中關係的競爭明顯大於合作,且合作面向大幅萎縮並集中於氣候變遷、反擴散、全球公共安全(衛生、糧食及能源)及部分如朝鮮半島局勢等區域議題,但即便如此,雙方仍具有持續溝通的基本共識,北京強調有效控管兩國分歧、華府則強調必須建立防護欄,可見雙方都希望防止戰略誤判,避免爆發尤其台海議題上的衝突。
李大中提到,外界關注今年底美國大選結果,若現任總統拜登勝選,第2任期的美國對外戰略與對中政策,預料呈現有高度的一慣性;若川普勝選,新政府的印太戰略與對中政策將何去何從,變數與不可預測性較高。
至於中國期待誰勝選,張弘遠指出,若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前,中國可能希望川普連任;若是二十大後,則希望拜登連任。
張弘遠分析,川普為非典型的政治人物,能夠化解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連任時所面對的制度性障礙;但二十大以後,即便拜登在政治、軍事上的作為比川普更具壓力,但拜登被中國視為「可預先判斷的對手」,因此相較川普,習近平較能掌握拜登的動向。
左正東認為,長期以來,中共當局將對政策放在美中關係的框架下,民進黨執政時期更是如此。而拜習會後兩國恢復高層交往、雙方關係朝穩邁進。因此,中共對台施壓應會以美中關係不破裂為上限,並運用兩岸緊張間接測試美國底線,並透過美國框定總統當選人賴清德的行動空間。
左正東指出,從近期召開對台工作會議、兩會等相關議題,可以去理解中共對台目標是什麼,短期目標就是賴清德的就職演說會不會「跳脫一個中國框架」,同時亦可從賴清德的人事布局、動向觀察,這就是中共最關心的問題,也是美中台三方角力的核心問題。
吳崇涵認為,當美國對台安全承諾越緊密,從戰略模糊逐漸清晰,台灣避險空間就越小;反觀台灣,若扈從美國必定縮小避險空間,因此台灣必續透過延長兵役、加強後備戰力等軍事改革與美國對接,這也是未來明顯的態勢。
林穎佑表示,除常見的共軍機艦擾台外,中國今年開始也逐步將過去灰色地帶的行動逐漸配合法律戰以及輿論戰的應用,強迫台灣與國際必須接受現況。這些除了在2月底發生的金廈海域船艦意外之外,更可以從中國片面宣布M503航線自北向南飛行偏置開始觀察。
林穎佑提到,北京會利用國際規範施加在過去可能兩岸之間具有默契的部分,讓台灣與國際必須去面對中國較為強勢的現狀事實。例如國際航線與國際民航組織的規定有關,而在金廈之間的海域衝突矛盾,又會涉及執法權的討論,這類議題都是台灣必須嚴肅面對的狀況。(編輯:蘇志宗)113031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