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慕尼黑安全會議報告:中國多極化戰略加劇國際對立

2025/2/14 07:19(2/15 12:5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慕尼黑安全會議14日登場。(圖取自x.com/MunSecConf)
慕尼黑安全會議14日登場。(圖取自x.com/MunSecConf)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14日專電)慕尼黑安全會議今天登場,會前發布報告指出,中國正藉由倡導「多極化」的國際秩序,塑造全球南方代言人形象。分析認為,中國框架下的「多極化」更像是戰略性修辭,目的是強化自身權利,無益於實現公平的全球治理機制。

慕尼黑安全會議

慕尼黑安全會議

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MSC)於1963年首度召開,是有關國際安全政策的年度會議,前身是國際防禦科學會議(Internationale Wehrkunde-Begegnung),為國際上規模最大的同類安全事務會議。

在過去數十年,慕尼黑安全會議已成為討論國際安全政策最為重要的獨立論壇。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國數百位高層人士參加會議,就當前和未來的安全挑戰展開激烈辯論。

與會者包括國家元首、部會首長、國際和非政府組織的重要人物、產業界、媒體業、學術界和民間社會的高級代表。

會議每年2月召開,舉辦地點在德國慕尼黑的巴伐利亞霍夫飯店(Hotel Bayerischer Hof)。

看更多
關閉
(MSC)14日至16日於巴伐利亞霍夫飯店(Hotel Bayerischer Hof)舉行,今年以「多極化」(Multipolarization)為主題,關注國際權力結構向多國分散的趨勢。

開幕前夕,論壇主辦方發布「2025年慕尼黑安全報告」,在討論中國的章節指出,將自己塑造成全球南方國家(Global South)代言人的中國,是當前最積極且具影響力的多極秩序倡導者。

報告首先引用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去年3月「多極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主流趨勢,但各方對它具體形式仍有不同看法」的發言,強調中國官方支持推動全球秩序「民主化」,希望讓更多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發揮影響力。

然而,報告認為,北京這種推動全球秩序民主及多極化的敘事,更像是一種「戰略性修辭」,真正目標是強化自身的權力,而非實現公平的全球治理機制。

報告舉中國與俄羅斯的密切合作為例,指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中國已向侵略國俄羅斯提供約90億美元的「雙用途物資」(可同時用於商業與軍事的物資,如半導體、精密機械設備與化學材料),並協助俄國製造軍用無人機,與中國對外強調和平主張自相矛盾。

除了與俄羅斯的合作,中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擴張也引發關注。報告指出,中國的造船能力已達美國230倍,部分軍事實力已超越美國。目前中國正積極擴充海軍,建造第4艘航空母艦,並計劃至2030年將核彈頭數量提升至超過1000枚。

與此同時,中國在台灣海峽與南海的軍事行動日趨激烈。去年10月,中國進行大規模軍演,模擬封鎖台灣港口與地面進攻;中菲也在南海多次爆發衝突,中國海警船更在一次對峙中衝撞菲律賓海軍補給船,被菲律賓政府形容是「極具侵略性的行動」。

報告警告,儘管中國試圖透過「多極化」敘事塑造新的全球秩序,其實際外交與軍事行動已導致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彈,澳洲、日本、南韓與菲律賓等國正加強國防投資,並深化與美國的安全合作,以提升區域防衛能力。

報告指出,若北京持續採取強硬立場,不僅會進一步削弱自身國際影響力,也可能加速西方國家的聯合圍堵,進一步推動全球對中國政策的調整。

分析強調,美國對中國政策已明顯轉向強硬,未來幾年的制裁與技術封鎖將進一步升級;歐盟也逐步加強對中國的經貿防禦,例如對中國電動車與綠能產業祭出反補貼調查與關稅,並可能在美國總統川普的壓力下進一步收緊對中政策。

訂閱《國際新聞》電子報 第一手掌握世界最新脈動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不過,報告也特別提醒,若川普政府持續削弱對盟友的承諾,北京可能趁勢填補美國的影響力真空,進一步推動中國框架下的「多極化」論述。

當前中國國內經濟正面臨多重挑戰,包括房地產危機、青年失業率攀升及外資撤離等問題。報告總結指出,中國內部的經濟狀況與美中對抗的外部壓力將相互影響,共同決定中國在未來國際秩序扮演的角色與影響力。(編輯:周永捷)114021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