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外媒:六四35年後 中國遭國際系統性漸進性疏離

2024/6/4 15:27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4日電)華爾街日報4日報導,1989年的六四鎮壓引發中國與西方關係的重大危機。35年後,中國如今又在國際上面臨與當年類似的處境。不同的是,西方對中國的疏離是有系統且漸進性的。

報導直指,如今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不安不再源自於槍砲,而是中國激進的產業政策加上對台動武的傾向,以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內限制個人自由,對外影響國際事務的政策。

報導指出,加州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知名訪問學者沈大偉(David Shambaugh)對中國進行了長達40年的研究。他認為,中國政府的形象不像1989年那樣面臨一次性衝擊,而是正在經歷「系統而漸進的長期性下滑」。

他分析,雖然中國政府現在的抗壓能力比六四時增強許多,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憂慮卻比當時更廣泛,且蔓延到西方以外的國家。中國自六四天安門事件後面臨的國際壓力包括外商對中國投資減少,以及中國政府的人權紀錄屢次成為國際關注焦點。

報導指出,根據蓋洛普(Gallup)調查,美國人目前對中國的好感度僅20%,比1989年六四事件後不久的34%還要低,也表明許多人嗅到「新冷戰」的味道。目前中國經濟成長率也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六四事件後的低點,即1990年的3.9%成長率,無法企及前幾年兩位數的增幅。

即使1989年時有一些外資迅速撤離中國,但隨後1992年的改革開放吸引投資者回歸。律師孔傑榮(Jerome Cohen)說,儘管天安門事件令人心有餘悸,但看起來中國的未來仍然可期。中國經濟規模在全球經濟體排名從1989年的第11名躍居到現在的第2名。經濟發展淹沒了對中國政府的批評。

1989年,時任中國領導人鄧小平面對國際強烈譴責採取「韜光養晦」的策略。如今習近平反其道而行,採「戰狼外交」,憤怒反駁各國對中國的批評,並透過領主土張挑釁鄰國。即使更多國家(包括不少亞洲國家和全球南方國家)對中國的尚武主義、重商主義和影響力表現出擔憂,但鑑於中國現在的實力和在全球的貿易地位,如今針對中國的手段是有限的。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沈大偉說,「我們今天面對的是一個不同的國家」。他還稱,「今天,西方,特別是美國,對這個國家的身分和未來走向有疑慮」。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中國問題學者唐志學(Joseph Torigian)表示,習近平表現出對改革的恐懼,怕改革會引發國家大亂,且為達成統一需要強大的軍隊,他也不信任西方。

報導還點出中國國內面臨的困境,包括中國受房地產危機影響,人們信心下滑,就業前景也變得渺茫,中國年輕人理想破滅。女性放棄生育,更加劇勞動力減少的問題。如今更有大量中國人在冒險移民,無論貧富,就像1989年那樣。(編輯:廖文綺/邱國強)113060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