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學者:中國產能過剩的根源因獨生子女政策

2024/4/16 13:2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16日電)美國及歐洲關切中國產能過剩問題,人口專家易富賢指出根源是獨生子女政策,因獨生子女的家長擔心養老,於是減少消費、存錢養老,內需不足且儲蓄率過高而加劇了產能過剩。

美國之音(VOA)14日刊登中國人口問題專家、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高級研究員易富賢的評論。

易富賢指出,最近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訪問中國時一再提及,中國的「產能過剩」正影響美國工人和企業。

針對中國「產能過剩」的根源,葉倫認為是中國政府的產業補貼。中國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秦暉認為是「低人權優勢」,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姚洋認為是中國「過高的儲蓄率」。

易富賢認為,其實歸根究底是因為中國的內需不足。2018至2022年中國的最終消費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平均只有54.7%,遠低於美國的82.4%,也低於歐盟的73.5%,就連文化和制度與中國類似的越南也有65.5%。

若以居民消費占GDP比例來看,中國38.2%的比例也低於美國68.1%、越南56%及歐盟52.2%。

以汽車為例,2023年中國生產3016萬輛,國內外共銷售3009萬輛,其中出口522萬輛。如果中國居民消費占GDP的比例能從38.2%提高到50%至60%的國際水準,那麼國內市場就足以消化產量,不存在產能過剩。

易富賢進一步指出,中國獨生子女政策是產能過剩的根源。

他解釋,願意為孩子花錢是父母的生物學本能,因此0至14歲兒童占總人口的比例與居民消費呈正相關。但中國獨生子女政策,導致0至14歲兒童占比從1982年的33%降到2023年的13%。

而1982年15至64歲勞動力占比為62%,2004年至2023年再提高到72%至75%,高於國際社會的64%至66%。

從中國人口結構變動可看出,由於家庭規模縮小減少了家庭剛需,加上勞動力額外過剩,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自1982年的62%降至當前的43%。

易富賢表示,獨生子女的家長擔心養老,於是減少消費、存錢養老。同時,政府、企業和富人也保持高儲蓄率。因此,2018年至2022年中國的儲蓄率高達45%,因而加劇了產能過剩。

此外,中美貿易戰後,中國產品出口美國減少,也導致中國就業困難,尤其是青年失業率攀升,不利於內需市場。

他說,由於居民可支配收入只占GDP的43%,使得主流家庭連養一個孩子都有困難。他認為,中國必須將居民可支配所得占GDP的比例提高到60%至70%的正常水平,才能提升生育率、發展內需、改善與美國等國的關係。(編輯:唐佩君/廖文綺)113041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