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前駐北約大使:中國制裁讓立陶宛得以經濟分散
(中央社記者田習如維爾紐斯9日專電)前立陶宛駐北約大使達姆西絲接受中央社專訪指出,中、俄等強權壓迫小國,會受到國際壓力,立陶宛的經驗是善用這種國際環境,包括在中國的經濟制裁下重新設定經貿方向,現已看到經濟分散的好處。
達姆西絲(Gintė Damušis)曾代表立陶宛出使丹麥、加拿大、奧地利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國際外交、尤其安全領域的經驗豐富。
中央社記者問她,國際社會如何有效遏阻中國對台灣的脅迫?她說,最好的切入點是民主國家一起合作、溝通整合訊息,並善用多邊交流的型式。
對於中國和俄羅斯等強權破壞以法治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她承認面對強權確實較有挑戰,「但國際壓力的力量可以是非常大且有影響力的」,就像俄羅斯也有多次經歷國際壓力的時期,並因此遭逢困境。
她說,在立陶宛爭取獨立的道路上,就善用這種國際環境氛圍,「但我們運用得非常有意識,以一種非常和平、非暴力的方式,朝向我們的目標前進。」
她認為中國正面臨經濟難題,也許大眾會變得更敢說話、表達立場,「這是在立陶宛展現過的力量,我們有強大的人民力量,支持我們獨立的最終目標。」
中國自2021年以來,因立陶宛支持台灣對其祭出經濟制裁,中央社記者問達姆西絲,立陶宛人民面對中國這麼大市場的吸力和壓力,如何堅持下去?
她說:「我們重新設定方向,將貿易、投資和誘因轉到別的地方,而我們現在看到經濟分散的好處,包括在新加坡、南韓設立大使館,還有澳洲,同時我們與台灣的貿易成長了50%。」
她表示,中國不照國際貿易規則行事確實對立陶宛帶來經濟脅迫的震撼,但立陶宛也因此獲得來自歐洲聯盟(EU)的強力支持,尤其企業界重新導向,現在正在收穫好處,「我們的關切和投入,永遠會是在民主的盟友身上。」
立陶宛是歐盟和北約的成員國,中央社記者也問她,在大國主導的國際組織內,如何槓桿小國的力量?
她說,「大型組織的好處是我們所有人在會議桌上都是平等的」,她也分享立陶宛獨立的過程中,第一個支持的國家就是冰島,雖是小國,「但小國有彈性站在更有創意的位置,去集結盟友的支持。」
達姆西絲是在世界台灣同鄉會、歐洲台灣協會與台灣「黑熊學院」於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 (Vilnius) 舉辦活動期間接受中央社採訪。(編輯:陳慧萍)112090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