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牽動地緣政治 美重回亞洲、歐盟更多責任
(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22日專電)俄烏戰爭持續拖長、中短期難以解決,這幾乎是西方陣營共識,也牽動歐盟地緣政治布局。歐洲智庫學者認為,美國優先對象是中國;歐盟勢必對烏克蘭及周邊區域權力空隙擔起更多責任。
「這場戰爭是叫醒全歐洲的警鐘,我們從此進入了一個新世界,一切都變成地緣政治的辯論。」歐洲聯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15日在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大會總評近一年的俄烏戰爭,第一句話就這麽說。
波瑞爾說,「前面的路還很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也不斷強調「必須做好長遠之計」。
歐洲智庫艾格蒙特(Egmont)外交安全政策專家畢斯寇(Sven Biscop)在布魯塞爾總部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他認為俄烏都不會讓步,因此不太可能出現和平協議,將是長期的交戰狀態。
「即便激烈的打鬥停止,也不代表戰爭結束,有凍結的地區(俄對烏占領區),情勢會非常脆弱,很容易隨時回到戰鬥狀態。」他說,這種情況可能持續許多年,真正長期的和平,恐怕要很久才能看到。
他分析,過去歐盟長期將烏克蘭當作介於自身與俄羅斯之間的「緩衝國」(buffer state),烏克蘭與歐俄兩邊同時交往,「但去年俄國入侵後,歐盟這個選項沒有了,結果不是俄國征服烏克蘭,就是烏克蘭存活下來並成為歐盟安全結構的一部分」。
換言之,俄烏戰爭徹底改變了歐洲的地緣政治結構。畢斯寇定義,烏克蘭已成為歐盟安全架構下的「邊境國」(border state),「歐盟將持續投入精力和資源,尤其在給予它入盟侯選國資格後,對它的生存負有責任」。
同時,俄國對傳統勢力範圍的影響力因這場戰爭而弱化,尤其是高加索地區及中亞出現了俄國留下的權力空隙,「老大」換誰當?像高加索山脈下的喬治亞已在去年3月申請加入歐盟、6月表態想加入北約,歐盟勢力東擴將有具體進展嗎?
「問題是歐盟有沒有想要扮演更大角色,因為中亞對歐盟來說有很大困難,而且雖然大家焦點在東歐,但南部(巴爾幹半島)對歐盟也很重要,還有俄國也在非洲活動。」畢斯寇說,過去歐盟處理高加索、中亞等區事務總是短期因應危機,在俄烏情勢牽絆下能否拿出長期整體策略,仍待觀察,無論如何歐盟仍會被迫面對這些地區的問題。
相形之下,中國更有餘裕和動機取代俄國在周邊區域的老大地位。
畢斯寇表示,歐盟該擔心的是特定地區或國家只重視與中國的關係,讓中國具有排他影響力,但歐盟的目標不是排除中國,而是要確保本身也在那些地區有角色。
至於地理距離更遙遠的印太地區,他認為歐盟能做的是試著強化多邊合作,特別是經濟上的角色,而其中「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與中國對等互惠往來」,因為美中形成「新冷戰」並不符合歐盟利益,歐盟想要的是與美國一起讓中國融入有規則的世界體系。
畢斯寇說:「但問題在中國手上,現在歐洲對中國的疑慮增加了,如果中國想要與歐盟重啟交往,它必須拿出誠懇的提案。」
他進一步分析,目前歐盟未將中國視為軍事脅迫國家,如果中國使用武力,例如改變台海現狀,那歐盟對中國的看法將完全改觀。意思是西方將祭出「經濟威懾」(economic deterence)手段,「讓中國清楚知道若使用武力,與歐盟的經濟關係就無法持續」。
俄烏情勢仍將緊緊拉住歐盟,牽制歐盟將資源和心力延伸到其他地區,但美國已經迫不及待「回防」它在地緣政治上的最大要塞,也就是亞太地區。
「當美國轉向亞洲,歐盟就要多靠自己一些」。畢斯寇說,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政府明確表現出外交政策第一優先是中國,所以若俄烏戰爭拖長,變成持續而規模較小的衝突,美國就會希望歐盟擔起支持烏克蘭的主要工作。
事實上,歐盟已經在為俄烏戰爭長期化做準備。例如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就在18日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提到聯合採購及與區域內國防工業簽長約預購武器。這是歐盟自俄烏戰爭後,試圖在軍事面強化組織整合力的連串政策其中一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萌生、經歷數次組織變化的歐盟,如今再因俄烏戰爭而進入新一輪演化過程。從最初將經濟整合成單一市場,到後來在政治上形成共同外交立場,現在又添加軍事化發展,這對俄國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而言,真是事與願違。
雖然還不到宣告「邪不勝正」的最終時刻,但事態演變總是走向與發動侵略者想要的方向相反,前兩次的世界大戰如此,這次俄烏戰爭也不會例外。(編輯:高照芬/周永捷)112022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