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俄國天然氣歐洲勉強過冬 未來不容樂觀
(中央社巴黎28日綜合外電報導)儘管俄羅斯減少供應天然氣,歐洲仍可能勉強撐過這個冬天,不必停止供氣給用戶,但分析家說,即使民眾適應住家偏冷、支付更高額的帳單,可能仍不足以因應未來幾年的局勢。
直到今年為止,德勞斯(Sofie de Rous)習慣把比利時海岸的自宅溫度設在暖烘烘的攝氏21度,她說:「我喜歡房子暖暖的,我得承認…我真的用很多天然氣。」
但俄羅斯2月入侵烏克蘭使能源價格飆升後,這名41歲建築公司員工就跟數以百萬計的歐洲人一樣,被迫調低恆溫器。
俄國漸進式減少透過管線輸送天然氣至歐洲,引發一場液化天然氣搶購大戰,導致價格飆漲。
法國與西班牙等國家為用戶凍結天然氣價格,比利時等其他國家則允許業者多少把成本轉嫁給用戶。
德勞斯在東敦克爾克(Oostduinkerke)的房子面積90平方公尺,看著每月供暖費用從120歐元(約新台幣3900元)漲到330歐元,她表示:「一開始我有點慌。」
她把恆溫器調降至攝氏18度,還打算安裝雙層窗戶與太陽能板。
如同德勞斯,一整個世代的歐洲人不必擔心能源用量的情況,在2022年戛然而止,每個人都在留心恆溫器設在幾度。以前天然氣如果算是價低量大,現在就是少又貴。
過去歐洲批發參考價格波動很小,徘徊在每千瓩小時20歐元左右,今年卻一度飆到300歐元,之後才回落到約100歐元。
能源諮詢公司伍德瑪肯西(Wood Mackenzie)歐洲天然氣分析師傅利曼(Graham Freedman)告訴法新社:「這是我這麼多年來看過最混亂的時候。」
高昂的能源價格已導致多家工廠停產,尤其是高度仰賴廉價俄國天然氣的德國化學產業,但歐洲國家仍有辦法注滿天然氣儲備庫,還沒有人被切斷供氣。
溫和的秋季讓許多用戶延後開暖氣,也有助歐洲因應冬天局勢。但民眾也已大幅減少天然氣用量,根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今年8至11月天然氣用量比2017至2021年同期平均值少了20%。
能源帳單可能繼續居高不下,專家說,歐盟12月同意的天然氣價格上限,對於降價幫助有限。
歐盟有能力進口大量液化天然氣,但這是因為出價高於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南亞國家才辦得到,這促使這些國家更加仰賴煤炭,對全球抑制氣候變遷產生不利影響。
不過,歐盟進口液化天然氣的能力已因缺乏基礎設備而受限。歐盟需要接收站,把貨船上的液化天然氣恢復成氣態,並重新注入管線內。
儘管更多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已在施工中,但2023年,歐洲大致上必須不靠俄羅斯天然氣來注滿儲備庫,迥異於今年初的情況,歐亞國家間的天然氣競價大戰可能變得更激烈。
液化天然氣供應量有限也是問題。伍德瑪肯西的分析師傅利曼說:「目前世界上的天然氣量,不足以實質應付俄羅斯減少的供應量。」
而且提升供應量的液化天然氣新工程在2025年前都無法運轉,代表歐洲人必須習慣把住家暖氣開在攝氏18度。(譯者:楊昭彥/核稿:林治平)1111228
- 2024/12/26 06:07
- 2024/12/25 21:42
- 2024/12/25 17:38
- 2024/12/25 15:39
- 2024/12/25 05:16
- 2024/12/25 02:2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