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緬甸地震看見愛 宗教關懷安定人心

2025/4/5 17:42(4/5 18:3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緬甸3月28日強震後,當地第2大城、歷史名城瓦城(Mandalay)建築物倒塌,無數家庭頃刻間失去賴以生存的家園。(瓦城教會陳姓牧師提供)中央社記者梁君棣傳真 114年4月5日
緬甸3月28日強震後,當地第2大城、歷史名城瓦城(Mandalay)建築物倒塌,無數家庭頃刻間失去賴以生存的家園。(瓦城教會陳姓牧師提供)中央社記者梁君棣傳真 114年4月5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梁君棣台北5日電)緬甸3月28日規模7.7地震後,每天仍餘震不斷,百姓內心恐懼,有人寧可露宿街頭也不敢住家裡,就怕災禍再臨。然而,因著當地宗教團體協助和分工,安慰平撫了受災百姓浮動的心。

緬甸強震震央接近緬甸第2大城、歷史名城瓦城(Mandalay),總人口數約153萬人。地震造成數以千計的建築物倒塌、橋梁斷裂、道路扭曲變形,其中,包括知名的「貢榜王朝」百年王宮也傳出災情。無數家庭在頃刻間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家園。斷壁殘垣下,無助的眼神和絕望的呼喊,失去親人的錐心之痛,莫不讓人難過。

地震發生至今已超過1週,目前已知超過3350人喪生、4500人受傷。中央社記者越洋採訪瓦城1間華人教會,陳姓牧師說,即使救難黃金時間已過,緬甸政府仍持續進行救援行動,教會有不少會友家庭被掩埋在瓦礫中,看到時都已是屍體。由於屍體不能久放,陳姓牧師這幾天除了馬不停蹄地去探視會友、發放物資,還辦理了無數場追思禮拜。他一早出門到晚上回家,已是9時以後。

除了百姓房子倒塌,已有60年歷史的教會舊建築也遭受損害。陳姓牧師說,教會就位在王宮附近,有新舊兩棟建築物,舊棟受損嚴重,牆壁龜裂,且向新棟傾斜,兩棟接在一起,大家現在也不敢進教會,而他晚上就睡在車上。

陳姓牧師說,有很多人親眼看到了房子倒塌,以及房子倒塌後壓死人的情景,瓦城建築物淪為一片廢墟,因此,有的人即使家裡無恙,也寧可露宿街頭,不敢住家裡,再加上餘震不斷,例如有時洗澡洗到一半又震,那種擔心受怕的心情,已經成為一道陰影,就怕再來一個大地震。在這個時候,許多人不知道下一步路要怎麼走?

陳姓牧師心有所感地說,當地宗教團體的自發性行動,發揮了安撫百姓的功能。

緬甸的佛教徒占多數,寺廟在百姓精神生活中扮演關鍵角色。陳姓牧師指出,地震後,廟宇在戶外布施,為流離失所的百姓提供食物和住所;教會則去探訪受災的會友,提供物資。大家根據各自的資源關心和照顧需要的人,在非常時刻及時給予弱勢者最實際的幫助與安定人心,也讓資源做最有效的運用。

地震發生後,瓦城附近的一個地區發生火災,有400戶家庭被燒掉。陳姓牧師5日帶了大批物資,包括日用的鍋碗瓢盆等器具和救助禮金等前往探訪。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他說了一個感人的故事,有一名在仰光(Yangon)的教會弟兄得知瓦城教會在募集物資和經費,就主動打電話給陳姓牧師說:「你需要多少錢告訴我,只要有需要,我立刻給你,我全部奉獻。」所以,提供給因瓦地區受災家庭的禮金就是這名弟兄奉獻的。

面對仍處在驚慌失措的緬甸民眾,陳姓牧師說,即使身處絕境,只要有愛,就有希望。愛能跨越山海,溫暖人心,許多人正經歷著無法預知的苦難、恐懼和悲痛,但緬甸人民性格堅忍,自立自強,「我們運用各種資源幫助他們」,提供物質及精神關懷,這對緬甸民眾重建家園將更具希望與助力。(編輯:李明宗)1140405

緬甸強震死傷、災損慘重,歷史名城瓦城(Mandalay)附近地區又發生火警,遍地焦黑、災情慘重。(瓦城教會陳姓牧師提供)中央社記者梁君棣傳真 114年4月5日
緬甸強震死傷、災損慘重,歷史名城瓦城(Mandalay)附近地區又發生火警,遍地焦黑、災情慘重。(瓦城教會陳姓牧師提供)中央社記者梁君棣傳真 114年4月5日
緬甸3月28日地震後,建築物倒塌、橋梁斷裂、道路扭曲變形。圖為歷史名城瓦城(Mandalay)附近地區地面被震裂,災情慘重。(瓦城教會陳姓牧師提供)中央社記者梁君棣傳真 114年4月5日
緬甸3月28日地震後,建築物倒塌、橋梁斷裂、道路扭曲變形。圖為歷史名城瓦城(Mandalay)附近地區地面被震裂,災情慘重。(瓦城教會陳姓牧師提供)中央社記者梁君棣傳真 114年4月5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緬甸強震增至3354人喪命 聯合國再呼籲各方伸援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