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諾貝爾和平獎 白俄人權領袖、俄羅斯烏克蘭組織保護公民權同獲殊榮

2022/10/7 17:07(10/11 15:5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奧斯陸7日綜合外電報導)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今天揭曉,今年得主包括一名個人及兩個組織,由白俄人權團體領袖畢亞利亞茨基、俄羅斯人權組織「紀念」以及烏克蘭的「公民自由中心」共同獲獎。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宣布,白俄羅斯人權團體領袖畢亞利亞茨基(Ales Bialiatski)、俄羅斯人權組織「紀念」(Memorial)以及烏克蘭的「公民自由中心」(Centre for Civil Liberties)共同獲頒今年諾貝爾和平獎。

得獎原因為他們多年來保護公民的權利,並且在記錄戰爭罪、侵犯人權和濫用權力等方面有傑出的努力。他們共同展示了公民社會對和平與民主的重要性。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表示,畢亞利亞茨基是1980年代中期,白俄羅斯民主運動興起的領頭人之一,畢生奉獻於提倡民主以及祖國和平發展。

因應白俄羅斯通過憲法修正案,賦予總統極端權力,引發大規模示威,他在1996年成立白俄人權團體「維斯納」(Viasna)展開抗爭。

「維斯納」替身陷囹圄的抗爭者及其家屬提供支援。隨後數年,「維斯納」發展成為一個廣泛的人權組織,記錄並抗議當局對政治犯使用酷刑。

白俄政府曾經多次試圖讓畢亞利亞茨基噤聲。他在2011年至2014年間入獄,並於2020年發動大規模示威抗議當局後再次被捕,目前仍未經審判遭到關押。

獲獎的兩個人權組織,分別來自目前戰爭焦點國家俄羅斯與烏克蘭。

俄羅斯人權組織「紀念」成立於1987年,目的是希望當年遭到蘇聯共產黨壓迫的受害者永不會被遺忘,組織宗旨是藉由直面過去罪行,以避免新的罪行發生。

曾獲諾貝爾和平獎的蘇聯異議人士沙卡洛夫(Andrei Sakharov)以及俄羅斯人權鬥士岡努西奇娜(Svetlana Gannushkina)都是組織創辦者。

蘇聯瓦解後,「紀念」發展成為俄羅斯最大的人權組織,除了建立史達林時代受害者文獻中心外,還將俄羅斯政治壓迫和侵犯人權的資訊加以彙編並系統化,是記錄關押於俄羅斯機構的政治犯訊息方面,最具權威的消息來源。

車臣戰爭期間,「紀念」收集並核實俄羅斯和親俄軍隊對平民犯下的虐待和戰爭罪行。2009年,「紀念」在車臣分部的負責人埃斯蒂米洛娃(Natalia Estemirova)因這項工作而遇害。

俄羅斯的人權工作者多年來成為恐嚇、監禁、失蹤和謀殺的目標,「紀念」更是很早就被政府當局貼上了「外國代理人」的標籤。2021年12月,俄國政府決定強制清算「紀念」,文獻中心將永久關閉。

儘管關閉令在接下來數個月內生效,但「紀念」背後的工作人員拒絕屈服。「紀念」主席拉欽斯基(Yan Rachinsky)當時發表聲明說,「沒有人打算放棄」。

烏克蘭的「公民自由中心」於2007年在基輔成立,目的是提倡烏克蘭的人權與民主,強化烏克蘭公民社會,並向當局施壓,使烏克蘭發展為一個健全的民主體制。

為使烏克蘭成為一個法治國家,「公民自由中心」也積極推動烏克蘭加入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俄羅斯於今年2月入侵烏克蘭後,「公民自由中心」致力於辨識和記錄俄軍對烏克蘭平民犯下的戰爭罪行。「公民自由中心」與國際夥伴展開合作,在追究犯罪者為他們的罪行付出代價上扮演先鋒角色。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表示,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畢亞利亞茨基、「紀念」以及「公民自由中心」,希望藉此向在白俄羅斯、俄羅斯和烏克蘭這3個鄰近國家,捍衛人權、民主與和平的傑出貢獻者致敬。

委員會指出,通過他們對捍衛人類價值、反軍國主義,以及法律原則的持續付出,今年的得獎者重振並榮耀了諾貝爾獎創辦人諾貝爾(Alfred Nobel)對於國與國之間的和平與博愛願景,這也是當今世界最需要的。

今年諾貝爾獎季於3日先公布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得主分別於4日及5日揭曉,文學獎得主於6日公布。

今天揭曉的和平獎是唯一在挪威奧斯陸頒發的諾貝爾獎項,經濟學獎則將於10日壓軸公布,為2022年諾貝爾獎季劃下句點。

諾貝爾獎每個獎項獎金10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2870萬元),頒獎典禮將於12月10日舉行。

這些獎金源自於瑞典發明家、諾貝爾獎創辦人諾貝爾留下的遺產。他在1895年去世前立下遺囑,將遺產用於創立諾貝爾獎。(譯者:戴雅真/核稿:嚴思祺)111100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俄烏戰雲籠罩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難猜有可能從缺
172.30.1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