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與中國合作機制 波羅的海2國指與台灣無關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18日專電)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日前同步宣布退出與中國的合作機制,拉脫維亞表示,原因是中國對俄國發動戰爭的態度,與台灣無關。愛沙尼亞也表示無意拓展與台灣的關係。
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後,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波羅的海三國備感俄國的威脅,捷克等中歐國家對烏克蘭的遭遇也感同身受。這些中東歐國家開始思考,是否應該繼續和另一個與莫斯科結盟的獨裁強權維持特殊關係。
拉脫維亞外長林克維奇斯(Edgars Rinkēvičs)接受今天出刊的德國「世界報」(Die Welt)訪問時表示,拉脫維亞退出與中國的合作機制,原因是中國對俄國發動侵略態度不明。
林克維奇斯還說,10年前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剛成立時,許多國家期待貿易能促進民主化和帶來和平,然而最遲在2014年俄國併吞克里米亞半島後,這樣的想法就必須修正,現在正是時候。
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11日同步退出這個北京主導的機制,在愛沙尼亞外交部主管貿易的官員賽倫塔爾(Jüri Seilenthal)強調,退出機制不是與北京對抗,他呼籲歐盟國家應對中國時應團結一致。
去年5月,立陶宛率先宣布退出中國與中東歐的合作機制,隨後大力拓展與台灣的關係,讓台灣在立陶宛開設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在歐洲寫下先例。
如今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也退出這個機制,外界難免揣測,這2個波羅的海國家是否也將跟進立陶宛,與台灣發展關係;台灣在愛沙尼亞沒有設處,在拉脫維亞設有名為「駐拉脫維亞台北代表團」的代表處。
對此,賽倫塔爾表示,愛沙尼亞沒有打算與台灣擴展關係;林克維奇斯也指出,脫離機制的決定與台灣無關。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成立於2012年,2019年希臘加入後擴張到17+1,10年後的今天波羅的海三國退出,縮小成14+1。
由於擔心中國藉機擴大影響力,導致歐洲被分化,這個中國主導的機制在歐洲備受爭議;去年2月舉行的峰會,羅馬尼亞等6國僅派部長級官員與會,刻意向北京表達不信任,創下歷年與會層級最低的紀錄。
一般相信,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停止參與中國與中東歐的合作機制,凸顯中國在歐洲的影響力正在下滑,由於對北京的投資承諾沒有兌現感到失望,其它中東歐國家也可能跟進。(編輯:高照芬)11108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