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金融時報:中國公司丟失鉅額銅礦 大企業斷絕往來

2022/8/12 13:41(8/12 14:4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倫敦12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的葫蘆島瑞升商貿公司丟失價值約5億美元(約新台幣150億元)的銅精礦,瑞士礦業巨擘嘉能可(Glencore)等全球貿易企業已與這家公司斷絕往來。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在這些銅精礦不翼而飛之後,嘉能可及其他全球貿易公司都已停止供貨給葫蘆島瑞升商貿公司,這起醜聞很可能波及中國的大宗商品融資。

知情人士說,嘉能可和位於瑞士日內瓦的金屬貿易商IXM都不再供貨給河北省葫蘆島瑞升商貿公司。一名貿易商說,嘉能可還把部分現有金屬庫存從秦皇島轉移到青島等其他地方,試圖避免發生類似問題。

中國是全球最大金屬消費國,這起事件讓各界開始關注中國大宗商品交易商的財務狀況和企業治理。

BMO資本市場公司(BMO Capital Markets)大宗商品研究執行董事韓密爾頓(Colin Hamilton)說:「這不是我們第一次在中國發現材料不翼而飛的問題。任何外國銀行或貿易商在中國境內的融資都會變得更困難。」

報導提到,共13家中國貿易公司對葫蘆島瑞升商貿價值約7.4億美元的30萬公噸銅精礦持有所有權,其中12家是國有企業。

但相關貿易商說,倉庫裡只有1/3的銅精礦。上述中國企業正準備面對可能高達4.9億美元的損失,已於上週派遣團隊前往秦皇島調查,以決定後續法律行動。

數名境內和外國貿易商說,西方企業受這起醜聞的影響不大。部分貿易商表示,替葫蘆島瑞升商貿擔任信用狀代理人的中國企業,包括江銅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珠海華發集團和萬向資源,損失可能最為慘重。

一名知情人士說,嘉能可對一些運往葫蘆島瑞升商貿的貨物持有信用狀,為了減輕損失,已採取避險安排,「但若有能力轉移貨物,那就不是問題了」。

嘉能可和IXM均不願發表意見。記者致電、寫電郵給江銅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珠海華發集團和萬向資源,都未獲回應。葫蘆島瑞升商貿也不予置評。

一名在中國的貿易商說,由於嚴重的流動資金緊縮,葫蘆島瑞升商貿及其關聯企業出售銅精礦給多名買家。

葫蘆島瑞升商貿規模中等,一年採購80萬至100萬公噸進口銅精礦,再分銷給中國國內的冶煉廠。

葫蘆島瑞升商貿疑似在銅交易方面管理不善,而這並不是中國第一起金屬融資醜聞。花旗集團和全球最大大宗商品貿易商之一摩科瑞(Mercuria)早在2014年就曾為了2.7億美元的中國東北金屬借貸交易融資協議而告上法院。

中國政府也正調查廣東省多次以鋁存貨來抵押貸款的狀況。根據一份6月證券交易文件,中國申萬宏源證券轄下一個分支曾因領不出4125公噸鋁庫存而控告佛山一家資源倉儲管理公司,正求償人民幣8560萬元(約新台幣3.8億元)。

數名貿易圈的消息人士說,這一連串事件可能動搖西方銀行對中國大宗商品貿易活動擴大融資的意願。

一名消息人士說:「這很不妙,沒人希望發生這種事。這些銀行會提出很多需要回答的問題。」

另一名貿易商說:「更大的問題在於西方銀行和它們對進一步融資的意願是否會受打擊。」他還說,新加坡興隆集團過去疑似隱瞞8億美元虧損,導致這家公司2020年聲請破產,如果這些銀行像當時那樣損失慘重,後續效應可能會更糟。

韓密爾頓認為,這些醜聞可能促使中國推動貿易產業整合,就像北京當局也正規劃成立一個集中採購鐵礦的集團。

他說:「沒有規範可保障不受這類損失影響。這無助於建立對中國制度的信心。」(譯者:曾依璇/核稿:嚴思祺)111081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