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習近平施政傷信心 全球投資人從擁抱轉為遠離中國

2022/7/19 20:34(7/22 18:2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香港19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過去幾年曾吸引外資湧入中國,如今卻面臨可能遭遇一段金融去全球化的棘手時期。投資人指出,為何出現這種情況,一個主要原因正是習近平自己的政策。

彭博(Bloomberg News)報導,資金經理人過往受到中國提供的豐厚收益和龐大科技企業吸引,如今他們卻說,避開中國的理由已經勝過買進的誘因。

這些理由包羅萬象,從不可預測的一波波監管措施、嚴格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防疫政策對經濟造成的傷害,到脆弱的房市可能衍生愈來愈多風險,甚至是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間的友好關係。

這些全都標示中國市場的形象出現180度大轉彎。不像以前,它持續發展成吸引全球投資人的大磁鐵,由於中國是全球第2大經濟體,似乎注定扮演這樣的角色。

掌握310億美元資金的英國投資公司魯佛(Ruffer LLP)最近關閉設立10幾年的香港辦公室,原因是股票實地研究需求持續萎縮。魯佛的投資部主任史密斯(Matt Smith)指出:「西方資本的超級油輪正開始轉為遠離中國。」

他表示:「當你見到防疫清零看不到盡頭,以及地緣政治風險再起,現在暫時把中國放一邊是單純比較容易的做法。」

自從習近平2013年成為國家主席後,外商在中國資本市場出現率大增。中國政府當時開闢管道讓外資流入,包括透過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進行股票和債券交易;此外還推動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納入主要全球股票基準指數。

這一切的目的是要鼓勵資金流入中國、為民間企業提供資金,並讓經濟充滿活力。但同一時間,北京仍對資金流出保有龐大控制權。

然而,習近平政府去年卻對幾間中國最賺錢企業採取連串整頓行動,顯得對全球投資人幾乎毫不在意。結果造成外資對於中共的目標及懲罰讓股民虧損,感到不信任與困惑。

美中貿易戰期間,外商已開始對中國資產抱持謹慎態度。到了今年又發生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以及習近平堅持採取幾乎所有其他國家實際上已放棄的COVID-19清零政策,外資態度又更謹慎。

這樣的顧慮已經反映在實際行動上。根據新興組合基金研究全球公司(EPFR Global)本月發布的報告,新興市場股票基金配置的中國部位跌到3年來最低水準。

不過,全球投資人現在討論焦點反而不是何時逢低買進中國資產,而是要降低相關曝險到哪種程度。

一位因討論內部事務而不願曝光身分的人士表示,倫敦一家避險基金公司在數名美國客戶的壓力下,將中國多頭部位減為一檔。

瑞士蘇黎世的一名投資經理人也透露,由於地緣政治和政府治理風險升高,歐洲一些退休基金和慈善基金已不再想讓投資組合裡有中國成分。

美國銀行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的亞洲研究團隊最近去一趟倫敦時發現,客戶對中國感興趣程度處於「令人驚訝的低水準」。

花旗分析師賈格(Gaurav Garg)與喬漢娜.蔡(Johanna Chua,譯音)在本月7日發布的報告中指出,他們與宏觀投資人的討論環繞在中國的經濟成長及振興政策方向,但客戶的焦點卻大多擺在印度和韓國。

知情人士本月也告訴彭博,美國知名資產管理公司凱雷投資集團(Carlyle Group)新成立的85億美元亞洲基金,對中國的曝險程度將比往常更低,由韓國、東南亞、澳洲和印度等市場取而代之。

英國投資公司阿提米絲投資管理(Artemis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基金經理人艾狄斯頓(Simon Edelsten)透露,他們的環球基金對中國的直接投資部位占比不到4%,且主要投資國有的中國建設銀行。(譯者:張正芊/核稿:楊昭彥)11107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106